畢竟就算是以前元的強盛,也連一個小小的倭國都沒有征服,更何況是大海對面的大陸
只要老朱借此冬至日祭告天地,將這些事情昭告天下,對于皇帝的威望,那可是絕無僅有的巨大提升。
因此,提前兩月有余,禮部就開始忙碌起來。老朱對于這次祭祀極為
重視。不僅嚴厲督促禮部,還時不時的親自過問。將這次祭祀的規格合規模,都提高到了和當初即皇帝位的時候一般無二。
祭祀前要提前十日,老就命吏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三人到圜丘犧牲所看牲。并且老朱還要親自前往省牲,太常寺進齋戒銅人。
然后老朱還要謁太廟報告以冬至日祀天,請皇祖配帝侑神;在奉天殿集合百官受誓戒傳制;準備祭時所用的親填御名的祝版、玉帛,由太常寺送至天壇。
韓度身為鎮海侯,自然也是在祭祀隨員之列。也按照要求在奉天殿,經歷了一整天的禮部主持的各種禮儀。讓韓度回到府里,都還感到一陣陣的頭昏腦脹。
祭祀前一天,老朱還要再次向太廟稟報,意思是告訴老朱家的祖先,大明又過了風調雨順的一年,百姓安居樂業,天下一片祥和反正都是些隆重的好話。不過今年還不同,今年大明有了祥瑞,又得到萬里之外的番邦朝賀,喜事自然要更多。
然后老朱便乘坐御攆,到大鐘山圜丘,檢查圜丘上的各種壇位,查看圜丘上陳設的由皇穹宇請出的上帝、配帝、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風、雷之神版及神牌。各神位神牌面前,按照相應的等級擺放好小牛、羊、豕、玉、帛,以及各種器皿。
等到冬至日到來,正式的祭祀開始。
當天,子時就要擂鼓三次,然后為迎帝神。所以,在正式祭祀這一日,韓度半夜就被人帶到圜丘遵從祭
祀大典的禮儀。
整個祭祀共分九個儀程,即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望燎等。各儀程演奏不同的樂章,跳文、武“八佾”舞,設文、武、樂舞生四百八十人,執事生九十人,可見樂舞隊伍之龐大。
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頭兩百多下,歷時一個時辰之久。
既然老朱都磕頭了,百官自然也免不了。韓度不知道別人是什么感受,但是自己卻是被叩頭叩的頭暈眼花,腦門脹痛。韓度深度懷疑,古人弄這么復雜的祭祀出來,完全就是故意給人找罪受。
試想一下,古人既然想要皇帝敬畏,如果簡簡單單的就祭祀完了,那如何體現出天地的威嚴大家嘻嘻哈哈的揣著手來,隨便上柱香之后,就可以分太牢。大家每個人提著幾斤肉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這樣的祭祀或許娛樂要躲過它的本意吧。
要知道,這祭祀的儀程都是歷代禮部官員制定,并且遺留下來的。韓度就不免惡意的想到,說不定就是這些官員想要看看皇帝的狼狽模樣,才故意將祭祀的儀程弄的這么繁瑣的。
祭祀現場的紀律要求極其嚴格,陪通的官員必須要虔誠整肅,不許遲到早退,不許咳嗽發出聲音,不許吐痰,不許走動喧嘩,不許無聊隨意東張西望,更加不許亂了次序。
總之就是一個意思,一旦你進入到祭祀隊伍里面了,就最好是將自己當成一個機械人,別人做什么,你就跟著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