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國庫并不是沒有錢,幾百萬貫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但是這些錢一部分是百官今年的俸祿,一部分是用來修建水利和用來賑災的錢。還有幾十萬貫的結余,但這些都是留著為了以防萬一的。”
“你說,這些錢有哪一筆是能夠輕易動的嗎”
聽到如此解釋,百姓不僅沒有覺得明明有錢卻要向皇家銀行借錢有什么不對,反而覺得朝廷寧愿拉下臉來借錢,也不去動用準備賑災的錢,心里一下子就踏實了許多。
書生被懟得沒有脾氣,低著頭一副喪家之犬的樣子。
眾人看到他如此模樣,心里都
十分解氣。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朝廷向皇家銀行借錢是好事。
也有人出言反對,甚至說“皇上銀行本來就是皇上的,這就等于是朝廷向皇上借錢。而且,朝廷還需要付利錢給皇上。”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直接找皇上要錢,這樣不僅不用還利錢,甚至連本錢都不用還了”
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有不少。
不過,大家都知道,早在孝康年間。先皇修建縣學讓天下稚子都能夠進學堂讀書,為此,皇家每年都要砸下去金山銀海。
當初朝廷怕被如此巨大的開銷拖累,極力主張將國庫和內庫完全分割開來。從那時開始,內庫就和國庫完全沒有絲毫關系了。
哪怕是國庫窮的餓死耗子,也沒有道理從內庫拿一文錢填進去。
而且也沒有人敢提出來,一旦誰提出來,那就意味著要從天下所有稚子口中奪食,那這些稚子的爹娘豈會答應
所以,哪怕是有人再不滿,他們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提出來,只能夠借著掩飾抱怨。但是這些稀少的抱怨,很快就被淹沒在浪潮當中,掀不起一絲風浪。
朝廷向皇家銀行借錢的風波還在不斷的傳播,另外一個更加震驚的消息又流傳開來。
“什么朝廷向銀行借錢還不夠,還要向商賈借錢”
聽到這個消息的商賈,無一不神色慌張,面帶憂懼
從古至今朝廷向商賈借錢的時候倒是不少,但那幾乎都是劉
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不僅如此,朝廷不還錢也就罷了,還要變本加厲的給商賈安上一些罪名,直接讓他們家破人亡
這樣慘痛的例子數不勝數,試問聽到這個消息的商賈,哪一個不惶恐
有那膽小的,甚至連家業都不要了,連夜逃出京城,只求能夠保住性命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哪個商賈還敢主動上門借錢給朝廷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