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位于青州與吳越邊界,占地方圓數千里,大小山峰三十一座,其中最著名的,乃是劍神峰。
劍神峰并非山勢最高,但暗藏在其他三十峰之間,山路蹤跡難辨,陡峭嶙峋最甚,往往七拐八拐之下,便讓人迷失方向,到了另一處山脈。
而之所以出名,并非是因為劍神峰上那一劍凌天的巍峨高石,也不是那唯有劍神峰上才能出產的,用上古劍氣溫養,以名士之劍陪葬,歷經數百年才碩果僅存十顆的龍膽石,而是因為劍神峰上的人。
人近七十古來稀,峰上之人不超過九極之數,多半古稀之齡。并不是劍修,乃是鑄劍師。
一生之中,一人僅鑄一劍,只為當代劍道魁首鑄就,唯一的條件,就是得到劍的人,在老死時候,需要派人將其佩劍收回,喚作養料滋養剩下的龍膽石。
至于誰是劍道魁首,并非天下人定論,需要其人親自上山,走到劍神峰前,得到鑄劍師首肯,其中的考驗與磨難,堪堪幾言幾語,實在難道盡。
不過在吳越人語紛紛,都說那近日里才出風頭,來自青州玄桑山吾家劍冢的青年劍修,一路吞劍往北,吃盡大小劍道宗門數千把名劍,正是為了來證道劍道魁首,據說此人就是從劍神峰下山,接過了這一代鑄劍師的考驗。
如今跨江北下,直指白云洞天白云城的南天劍宮。
這一行人,至于什么時候真正奉上吞劍貼,奔赴南天劍宮施展手段,倒是沒有定數,似乎有傳言,吾姓的劍修,最近一改吞天吐地的如虹氣勢,沒有一鼓作氣,反而相對沉寂了幾天,其實是又摸到了劍道的門檻,有了晉升的契機。
白云城作為吳越的四大城池之一,地勢和與瀛洲相隔,坐擁盧其,龍候兩山的重城南丹有著一樣的地位。
唯一的區別在于,南丹城相較而言更具有煙火氣,距離世俗當中的凡夫俗子要更近,而白云城因為有南天劍宮的駐守,顯得更加有武道門面。
南丹城是由官兵把守,而白云城則是官武合作,共同據守。
白云城當然有城頭牌匾,上面刻著白云城三個金煌煌的大字,不過這倒不是白云城的標志,說起這座城池,最讓人感慨的應該是那一座扶搖而上,高聳入云的云鶴觀。
這棟樓觀共有九層,意思是象征九重天,傳聞最頂上已經可以達到仙宮,走上去的人就可以和天上的仙人接洽,祝福自己得到好運。
有詩句言:云上仙人乘鶴來,云下拱手望長生。
因此只要遠遠望見這座插云入天的云鶴觀,便心知肚明前方一定就是白云城了。
此刻,一位背著大概只有巴掌大小的小酒葫蘆,被人看見恐怕要被恥笑一口喝個干凈的游俠,拎了拎自己別在腰間的那把裝飾用的木劍,氣喘吁吁跑到城門口,轉了轉眼角休息片刻,才大膽靠近邊上的守衛,小聲問道:“喂喂,南天劍宮是不是在這里?”
年紀有小游俠三倍的守衛士卒笑道:“當然不在這里,這里是白云城,南天劍宮雖然也有鎮守白云城的職責,但那多半只是派遣部分弟子前來,你要找南天劍宮,還要穿過城池再走百里路,到達白云洞天。”
小游俠兒哀聲嘆氣了一番,揚起嘴角苦笑道:“好罷!”
守衛好意提醒道:“小孩兒,你莫非是和家里人走散了?我勸你不如先進城的好,現在天色已晚,我們馬上要收城門了。”
誰想那小游俠兒卻端的不識好歹,一皺眉頭,惡聲惡語道:“我是小孩怎么了,難道非要人陪著來?就不能獨自闖蕩?”
他雖然語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氣倔強,但聽在守衛眼里,卻是奶聲奶氣,端的好笑。
守衛笑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