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結束后不久,趙布柱他們便迎來了大學入學后的第一個國慶節。按照國定,江左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放了七天國慶長假。
國慶節期間放假,于是大家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一個個都屁顛屁顛的趕回家過節。
國慶節期間,趙布柱回了趟家。回家后,他又專門去了趟陳英俊家,想探聽一下他的消息。
結果還是讓趙布柱有些大失所望,無功而返,陳英俊的父母還是一點也不知道陳英俊的消息。
陳父陳母見趙布柱來問,想到同學都是同學,同一個起點,人家的孩子念書,上大學,自己的孩子卻不知道死活,一點消息都沒有,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尸。陳父是觸情生情,當著趙布柱的面大罵陳英俊,罵陳英俊不成器,不知孝順,害的大人擔心。而陳母是掩面而哭。
趙布柱找不見陳英俊,只得悻悻而歸,心里也非常的不好受。
在趙布柱回家的時候,薇兒到他家找過他幾次,但是趙布柱都借機躲走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薇兒的情感,他有些怕見到她了!
同學們基本上都回家了,但也有同學沒有回去。文潤華就沒有回家,因為他家實在是離的太遠了,他回一趟家起碼要兩三天,一來一回,一個國慶假期就完全泡了湯,時間都花在路上了,耗時耗力不說,而且還挺費錢的。盡管他們學生坐火車有半價,但是汽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并沒有半價的,更況且火車半價一年也才只能用四次。不過,還好,四次對文潤華來說也夠了。
文潤華這個大學上的實在是太容易了,他的父母都是他們家鄉當地的鄉村民辦代課教師,代了幾十年的課,至今都還未曾轉正。父母跟正式老師是同樣的工作量,甚至比正式老師的工作量還要多一些,經常被評為優秀老師,拿過許多獎。但是由于身份的緣故,同工卻并不同酬,只能拿著不到正式老師的一半的微薄收入。
其實,他的父親文秋生曾經有過一次轉正的機會,那時,他的父親還很年輕,三十歲不到,還剛結婚不久,當時文潤華都還沒有出生。當時,上面的轉正指標下來了,但是無奈僧多粥少,轉正指標是遠遠的少于需要轉正的民辦教師數量。
文潤華的父親和母親由于教學水平高,教學成果突出,再加上兩口子都是民辦老師,所以上面領導同意給他們夫妻倆一個指標,讓他們中的一個轉正。
結果,一個教齡很長的老師知道這個情況后,就連夜找到了文潤華的父母。這個老師重病纏身,又是他父親的老師,都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了。老師苦苦的哀求文潤華的父母,哭的是一把鼻滴一把淚的,讓文潤華的父母把這個轉正的指標讓給他。對他的父母說還說你們還都很年輕,以后還有機會,但是如果他這次轉不了正,估計這輩子也就沒有希望了,可能要帶著這個遺憾進棺材了。
文潤華的父親文秋生看到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為了一個轉正指標,哭成個淚人,居然還向自己下跪。父親文秋生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想起這個老師在自己還是學生時對自己的點點滴滴的照顧,便心軟了。文秋生又想著自己還年輕,還有的是機會,心一軟,就把指標讓給了自己的老師。
結果,這一讓,轉正的機會去失去了。文潤華父親文秋生本以為自己年輕還有機會,但是命運之神卻一直都沒有來,好運并沒有光顧他。文秋生是這一等就等了個幾十年,直到熬到自己都快退休了,都還沒有等來轉正的機會。
由于父母都是老師,所以文潤華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盡管文潤華的父母都很重視教育,文潤華自己也非常努力,無奈他的天資太過一般了,而且他們那里的教學條件也實在是太落后了,教學水平也是有限,所以他的成績一直都是非常一般。
文潤華看到自己成績一般,特別是英語成績更是一團糟,那英語對他來說簡直是如同讀天書一般。所以他就估計考大學也沒有什么希望了,再加上他看到父母供自己上學那么的辛苦,非常于心不忍,便無心讀書。
文潤華讀完了高三,果然是沒有考上大學,便南下廣東打了幾年工。文潤華在打工的這段時間,才正真體會到沒有文化的真的寸步難行,他打工存了些錢后,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就又回來繼續讀書。就這樣,文潤華是斷斷續續的上學,又輟學,甚至可以說他是跌跌撞撞的才考上了這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