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以賄成,官以財進,欺上瞞下,中飽私囊,這些行為,不應該在河南都司治下發生。
大明王朝的困局,還不夠醒目和警示世人嗎?
看著面色蒼白的黃宗羲,王泰冷冷一笑。
“涉案人員的人頭,是掉定了!當年岳武穆治軍,貪污一文錢都要軍法從事,何況50萬兩!”
黃宗羲連連點頭,趕緊擦去額頭的細汗。
河南衛軍為何能縱橫天下,看到這位年輕的五省總理所作所為,他算是明白了。
“我大明今日之困局,除了土地兼并、天災不斷,最根本的還是吏治,吏治腐敗,天下豈能不亂?”
王泰從座上站了起來,走了出來,到了堂中停下。
“政以賄成,官以財進,這些個事情,休想這河南都司治下成行。”
黃宗羲的局促看在眼中,王泰微微一笑。這個黃宗羲,還是回去繼續他的講師生涯,著書立說,方為上策。
想起歷史上所謂的“黃宗羲定律”,王泰話鋒一轉。
“說到土地兼并,本官想調整民間賦稅,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果然,黃宗羲稍稍思量片刻,侃侃道來,和他歷史上的學說如出一轍。
“大人此舉,不過積累莫返之害,稅賦初期看似降低,不過五年十年之后,稅賦比如今還高。大人要調整稅賦,還是三思而行吧。”
歷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后,由于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后,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這便是被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的“黃宗羲定律”。
王泰看著憂心忡忡的黃宗羲,搖了搖頭,目光炯炯。
“先生,從明年起,本官打算逐年降低百姓賦稅,每兩年降百分之一,十年內取消百姓賦稅。以河南作為試點。你說怎么樣?”
王泰的自信看在眼里,黃宗羲不由得一愣。
“大人,取消了賦稅,如何維持官府運轉?”
“我朝重農抑商、不時海禁,商業萎縮,以至于財賦收入僅為宋時的一成二三,而九成以上稅賦來自于農業賦稅。”
談到了本朝弊政,王泰有些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
“宋時土地兼并嚴重,但并沒有大規模的百姓暴動,其緣由就是宋時工商業發達,吸收了大量勞動力。南渡前,宋室兩稅占朝廷財賦近六成,南渡后僅為兩成。而商稅收卻上升至八成。”
“大人,你的意思是要大興商業,開放海禁?”
黃宗羲斷斷續續提了出來。王泰思維跳躍的太快,他真有些跟不上。
“通海裕國,我不明白,朝廷為何要禁海?鹽鐵之稅,關稅,工商之稅,海外貿易,還有海外殖民,難道還賺不了區區幾百萬兩銀子嗎?”
王泰冷笑一聲,回到位置上坐下。
天災不斷,這個時候加稅于百姓,有百害而無一利,純粹是扯淡!守著金山銀山不用,偏要盯著農民的一畝三分地,何其愚昧!
泱泱天朝上國,應該有最起碼的自信。
后世20世紀初,中央取消了農業稅,為農民減負400多億元,約占當年財政收入3萬億元的1%多。但這1%,放在農民身上,卻是幾億農民每年15%的農業稅負擔。
取消了農業稅,對國家財政影響不大,卻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提高國家糧食所需,利大于弊,造福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