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南側的稍城為寧海城,是為加強海防而建的城堡,城墻為長城主墻,并有雙邊墻圍護,其南深入海中的長城,即為老龍頭長城,位于山海關關城南八里。長城橫跨崇山峻嶺,蜿蜒如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老龍頭”。
作為山海關長城的“腦袋”,由入海石城、靖鹵臺、王受臺、南海口關、澄海樓等部分組成。入海石城是老龍頭長城深入海中的部分,其北接靖鹵臺,構成了封鎖海面的制高點。
山海關城墻直通大海,從陸地自然無法通過,即便有戰船強行登陸,也無法躲過老龍頭長城上火炮的射擊。再加上崇禎時戰船技術、火器落后,也使得海戰為人們所忽略。
而這一次,明軍戰船涉海而來,不知不覺,悄無聲息,不斷堵住了山海關清軍的后路,而且還圍住了老龍頭,看樣子要搶灘登陸,一舉攻破山海關。
“開炮!”
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明軍戰船,祖澤潤臉色煞白,大聲下了軍令。
老龍頭長城上的火炮,包括寧海城上的小炮,都是掉過頭來,不管射程夠不夠,都是朝著海上的明軍戰船開炮。
長城上,尤其是面對著大海的部分,不可能設置重炮,清軍也沒有想到會設置重炮。那些小炮,最多不過五斤、七斤,鑄炮鋼鐵和引藥的落后,以及炮手素質的良莠不齊,也使得雙方的火炮技術,差距巨大。
由于明軍船舷和甲板加了鋼板的緣故,再加上戰船巨大,又由蒸汽機推動,迅速靈活,和明軍相比,清軍寧海城和老龍頭長城上的二三十門火炮,對對方戰船的傷害,微乎其微。
清軍水師名存實亡,還在依靠著裝載著六七門火炮的小戰船招搖撞騙,而山東水師南上北下,一場場搶灘登陸的海戰打下來,雙方實戰上的巨大差異,在交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清軍的炮彈呼嘯而來,大多數落入海中,即便是那些打中對方甲板和船舷的炮彈,也紛紛被彈入海中,能傷到三人五人,已經是幸運到了極點。
“蓬蓬蓬!”
清軍開炮的同時,明軍戰船上在幾次試炮以后,所有的火炮對著老龍頭長城,也一起開火。
驚天動地的炮聲當中,炮彈呼嘯不斷,憑空織成一片彈雨,遮蓋天空,硝煙彌漫,所有的海軍戰船,以及長城上的清軍陣地,都被一片煙霧籠罩。
尤其是直對著老龍頭龍首的幾十艘戰船,它們上面的數百門火炮齊發,伴隨著滲人的炮彈呼嘯聲,炮彈紛紛落到長城的城墻之上,炮彈劇烈爆炸,城墻上濃煙滾滾,土石鐵片紛飛,整個老龍頭,都被濃濃的煙霧所包圍。
炮彈呼嘯而至,在城墻上紛紛爆炸,肆意收割著清軍的性命,就連那巍峨的城墻上的各處垛口,也被炸的坍塌一片,淺坑殘垣,整個城墻上破爛不堪,一片血污和狼藉。
城墻上的清軍被炮火壓制,零星打火銃、射出羽箭,給對方造成了危害微乎其微。趁著清軍被火炮壓制,無數的明軍開始乘坐小船登陸,密密麻麻,螞蟻一般,占據了整個海岸。
“吹角,所有人上城墻!”
山海關關墻一段,多鐸臉色凝重,怒聲咆哮了起來。
這個時候,他已經無暇顧及老龍頭的戰況。擊敗和擊退正面的明軍大陣,才是當務之急。
蒼涼的號角聲響起,無數的清軍涌上了城墻,城頭上人來人往,一時間人滿為患,清軍嚴陣以待,人人臉色凝重。
明軍越來越近,很快就到了關西的高.崗。明軍陣列前來,士卒腳步一致,一條條直線分明,陣列斧砍刀削,頭盔馬頭攢動,震人心魄。
城墻上寂靜無聲,許多清軍都是臉色發白,許多人滿頭大汗,許多人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就連那些身經百戰的滿洲勇士,也都是臉色發白。
山海關城墻上守御的清軍,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對方是不是強軍,一目了然。
看這明軍排兵布陣,不用問,這便是聞名天下的河南衛軍了。
這一仗,不知得死多少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