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你們都不要擔心,你們做了工,就有工錢。等夏收了,就是下一料莊稼。你們好好干,暫時的分成還是四六開,咱們各得其所!”
收成的四成!
流民們陡然覺得天空的暖陽變的炙熱,整個人渾身發起燙來。
只是種種地而已,就能得到四成的收成,這可是有井水和河水灌溉的良田,若是挨到豐收,每個種植戶,包括家人,怕是都有吃的了。
“小人代這些苦難人,多謝公子了!”
唐充放下了所有的驕傲,深施了一禮。
荒地兩三百頃,足夠四五百流民耕種,背后養活了兩三千人,再加上五百正在募集的鄉兵,雇傭的匠工等等,這樣算起來,王泰一個人,養活了五六千人!
為富不仁者比比皆是,恩濟四方者卻是寥寥無幾,甚至難覓其人。像王泰這樣的博愛之人,當真是令人敬服。
繼佃戶們之后,所有的流民又跪了一地,磕頭碰腦,感激歡呼聲此起彼伏。
“王公子,好人長命百歲啊!”
“王公子,活菩薩呀!”
看著伏地不起,面黃肌瘦猶如乞丐的百姓,王泰眉頭緊皺,暗暗心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只是可憐了這些苦命人。
“楊先生呢,怎么沒有看到他?”
王泰看了看周圍,驚奇的發現,并沒有楊先生的身影。按理說,他這個打井的大功臣,這個時候不應該缺失。
“打好前面幾孔井以后,楊先生就拿銀子離開了。具體哪一天走的,小人也不是很清楚。”
楊震在一旁解釋道,臉色又有些發紅。
他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一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讓他處理打井、造水車這么大的事情,的確是有些難為他了。
“這楊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王泰搖了搖頭,心中有些遺憾,這些江湖上的奇人異士,誰能見首不見尾,這也是他們一貫的風格。
“公子,楊先生當年屢試不第,后來游歷四方,師從徐光啟,學了不少奇技淫巧。算是一位奇人!”
唐充不知什么時候冒得出來,上前說道。
“唐充兄弟,那你知不知道,楊先生會不會造火器?”
王泰轉過頭來,急切地問道。
徐光啟,后人口中的中西方交流第一人,不折不扣的科學大家,《農政全書》便出自其手。楊先生既然師從徐光啟,那水平自然是不言而喻。
“公子,小人和楊先生相處了月余,所談的大都是農事匠作,至于這火器,他從未提及,想必他對火器,并沒有什么興趣。”
唐充也是頗為遺憾。他和這位楊先生相處的不錯,二人脾氣相投,想不到楊先生不辭而別,都沒有通知他一下。
王泰點了點頭,等這些日子忙完了,他一定要去親自見見這位楊先生,好好向他討教一下。
“唐充兄弟,你和那位劉芳姑娘,你們怎么樣了?”
王泰的話,讓唐充紅了臉,嘴里支支吾吾。
“多蒙公子關切,我二人已經在一起,搭伙過日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