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先生。”
各人分頭坐下,孫世馨和王泰說話,神采飛揚,針砭時弊,慷慨激昂,二人時而歡笑,時而爭辯,興高采烈,氣氛熱鬧至極。
吳盛暗暗心驚,孫傳庭的女兒,果然是非同一般。女兒和王泰在一起,就沒有這樣痛快淋漓,書生意氣。
不過,看起來,這二人的確是良配。而且他也能看得出來,這女子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王泰,絕不僅僅只是以兄妹相稱。
他,也年輕過。
“賢妹,既然來了,就多耍兩天。明天咱們去南山打獵,這事我可答應過你。”
說著說著,便談到了王泰答應過的事情,誰知孫世馨卻是搖頭婉拒。
“大哥,今晚我就得回去。你不知道,今天我都是溜出來的,要是晚上沒看到我,我爹準會來個全城搜捕!”
王泰哈哈大笑:“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流寇圍攻西安城,撫臺大人親自坐鎮!這真是出了大事啊!”
孫世馨一來,王泰也沒法離開,不過這也省去了他不少麻煩。后面接待客人的事情,便全部交給了王二。
“王泰,新年快樂!”
“神父,你也來了!”
大堂中,王泰和魯昭滿面笑容,擁抱在一起,宛如多年未見的老友。
這小半年來,魯昭幫他造出了十幾門火炮,燧發火銃也接近成功,而這一切,都拜托于南山鐵廠生產的優質鋼鐵。
二人的組合,可謂知行合一的完美典范,再加上大明匠工們的精湛技藝,這也使得鑄造火器所需的硬件和軟件不再有故障,可以順利前行。
“王泰,今天是過節,我想問你一下,你打不打算入教?你要知道,陽瑪諾神父,可是一直對你念念不忘。”
魯昭是個聰明人,今天的日子特殊,她也趁機想拉王泰入教,成為他們天主教的教徒。
至始至終,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和責任,傳教和發展王泰入教。
“神父,入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會仔細考慮,如果我倉促答應你,便是對耶穌不敬。我現在很忙,這些事情等我決定好了,一定會第一個告訴你。”
“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
魯昭惋惜地搖了搖頭。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勉強。
“王泰,學校和教堂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魯昭始終還是忘不了教堂和傳教的事情。
“神父放心就是,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王泰擺擺手笑道:“神父,聽說金尼閣神父來華時,帶了7000本自然科學書籍,如果可能的話,我要建一座大大的教會圖書館,讓所有的國人都能看到這些著作。”
金尼閣第二次來華前,為中國帶來了整整一個圖書館的書籍。這些書都是精裝本,無一重復,囊括歐洲古典名著和文藝復興運動以后的神學、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最新成就。為了募集新書和儀器,金尼閣曾經漫游意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收集了精裝圖書7000余部。所收書籍和儀器在離歐時價值約一萬金幣。
為此,金尼閣曾擬定了一個龐大的翻譯計劃,聯絡了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出版這些書籍。不幸的是,1628年,金尼閣在杭州過早病逝,“西書七千部”介紹給中國知識界的計劃也隨之流產。
魯昭驚奇地點了點頭道:“王泰,原來你也知道這些。要是能有一座大圖書館,有專門的翻譯人員,我會向中國傳教士教會說明情況,一定促成此事。”
教堂、教會學校、教會圖書館,如果這些事情一一建成,并發生可喜的變化,傳教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王泰拍了一下桌子,振奮道:
“神父,多虧你提醒,我還要建一座同文館,培養翻譯人才,貫通中西方的文化科技交流!”
西學中用,沒有專業的翻譯人才,何來“師夷長技以制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