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潛和王承恩對望了一眼,都是吐了一口氣。
看來這王泰,果然是個奇才,不枉他二人奔波一場。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崇禎目光所及,心頭恍然。大明內憂外患,危機重重,不正是懸崖百丈冰,步履維艱嗎?
他曾雄心萬丈,夙夜不懈,想重拾大明盛世,恢復太祖成祖時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榮光,但誰知經年操勞,卻落了個凄慘收成。
崇禎眼眶微紅,一旁的楊嗣昌看的仔細,眼珠一轉,小聲開了口。
“陛下,王泰此詞,以詠梅闡明當今天下之勢。我中華每到艱難險阻,總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那些個內憂外患,總有被一一消除殆盡。大明中興指日可待,陛下勿憂才是。”
王承恩和高起潛也都低聲相勸,崇禎點點頭,重新坐下,他看著眼前恭恭敬敬的王泰,眼神透露出欣賞之色。
一介武夫,七步成詩,其人墾荒屯田,通實務,知行合一,倒真是個人才,可以大用。
“王泰,你在陜西墾荒賑民,活民數萬,心系朝廷,實在是我朝少有的俊才。和那些空言誤國的腐儒相比,天壤之別啊!”
崇禎的贊賞,讓王泰心中一動。
“陛下,微臣在陜西,頗得孫傳庭孫總督提攜,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王泰提到孫傳庭,崇禎的臉莫名沉了下來。一旁的楊嗣昌趕緊上前,低聲說道:
“陛下,濟南城一戰,王泰和他的秦兵居功至偉,韃子死傷慘重,光是首級就割了上千。王泰是西安府團練總兵,練兵有方,陛下要練兵,可以問問他。”
崇禎點了點頭,溫聲道:“王泰,眾人都說你練兵有法,你給朕說說,有什么竅門,可以練出百戰之兵?”
韃子入侵,官軍腐爛不堪,難堪重任,只有另辟蹊徑,編練新軍,以抗東虜。
“陛下,練兵的關鍵在于餉銀,只有銀錢充足,方可練兵。一句話,救救農夫,便是一切之根本。”
王泰中規中矩,以身說法:“以微臣為例,微臣墾荒賑民,咸陽縣的荒地,竟然占了田畝的一半,三縣荒地加在一起五千多頃,招募墾荒流民達二十余萬。與其說微臣墾荒,不如說微臣恢復了舊日的良田。微臣按律納稅,既交夠了足夠的稅賦給朝廷,也讓百姓有地可種,有飯可吃。”
楊嗣昌心中一驚。王泰此舉,不言而喻,那些荒地,不過為良田,而之所以能安民二十余萬,納稅于朝廷,完全是因為沒有苛捐雜稅。
救救農夫!
崇禎嘆息了一聲,民無隔夜之糧,身無片絮之暖,饑寒交迫,缺吃少穿,自然要為賊了。
田畝盡納稅于朝廷,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不是處處是宣大和陜西,也不是人人都是盧象升和孫傳庭。
當然,還包括這位安撫流民二十余萬的西安府守備王泰。
“王泰,聽聞你練兵之法,以刺槍術和火器犀利著稱,隊列之法更是首創。你給陛下來說說,何以練的一手精兵?”
高起潛看崇禎神態黯然,趕緊使了個眼色,催促了起來。
“陛下,這刺槍術,確實是微臣一手所創,拼殺時,最能體現士卒之血氣之勇。”
王泰無可奈何,把刺槍術的特點一一道來,崇禎果然興致被調了起來,邊聽邊問,興趣盎然。
“火器犀利,在于訓練有素,將士舍生忘死,在于軍紀森嚴,而這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將士的榮辱感和愛國心,餉銀充足,并不是解決的根本。”
王泰一一道來,崇禎又是一聲嘆息。
“國庫匱乏,要想餉銀充足,談何容易,就更不用說將士的愛國之心了!”
要是國庫充盈,朝廷又何必征收“遼餉”和“剿餉”,又何必苦民勞民?難道他不知道天下流寇猖獗、民生凋敝嗎?
王泰從紫禁城出來的時候,回頭看向夜色籠罩的皇城,不由得有些悄愴幽邃、凄寒入骨的感覺,讓他有一種想要急速逃離的沖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