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處?
“大人,還是要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啊!大人還要墾荒屯田,招兵募民,千頭萬緒,可不能有任何閃失啊!”
董有為上前,低聲勸道。
河南都司若是沒有了王泰,群龍無首,還談什么清丈屯田,諸般雜事?
“朝臣不在乎民心,卻有人在乎。”
王泰恢復了平靜,沉吟了片刻,這才抬起頭來。
“這些蛀蟲,個個死有余辜,要平息朝堂上的諸般暗流,得做足輿論才行。”
“輿論?”
王泰的話,讓大堂上的人都是一愣。
“自古以來,天下之事,都被讀書人的筆端所控制,天下悠悠之口,底層百姓之語,又怎么能上得了臺面,更不用說傳進深宮大殿。”
顧絳微微一愣,試探著問道。
“大人是說,要讓圣上知道民間疾苦,知道百姓的意思?”
“立刻辦報,將這些蛀蟲的諸般劣跡告示天下,下到民間,上達天聽,看誰還敢公然為這些家伙叫屈,以抗天下民意!”
王泰的話,讓楊秦和顧絳四目一對,各自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疑惑。
“大人,朝廷自有邸報,大人在河南所作所為,巡按史和地方官員也會上報,然后形成邸報,傳示天下。大人所辦之報,不知是何物?”
邸報由來已久,到了宋明以來,邸報已是朝廷向官員公開政務的固定渠道,邸報同樣也傳向民間。邸報的內容,主要是得到批答的奏章。奏章得到皇帝旨意之后,送通政司及六科給事中,然后轉令負責的部門抄出執行。
奏章抄出之后,諸司互相傳報,以便都知道當前的政務。六科或通政司把奏章編纂或輯成朝報。在京的各衙門要想知道朝報的內容,或者派自己衙門的書手來六科廊房抄傳,或者由六科派人分別抄出,轉發各衙門,使知朝政。
至于外地官府,則是在京師雇人抄報,以驛站傳送。明代京師專門有抄報行,滿足這一需求。邸報到了官員手中,就會有同僚之間轉抄轉借,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閱。
顧絳等人都是狐疑,不知道王泰此舉,到底是什么意圖?
“傳示天下?”
王泰微微搖了搖頭,嘴角一絲冷笑。
“邸報最多傳于縉紳豪強、富商巨賈,要說能傳于天下百姓,實在是不敢恭維。”
顧絳臉上一紅。下意識里,他把傳于讀書人或豪強官紳,已經當成了傳于天下。那些占有大明朝七成人數以上的普通百姓,都被他習慣性地忽略了。
“所以,本官辦的報紙,不是官員等上層權貴豪強之間的邸報,而是相傳于民間,街市,乃至官府,真真正正能傳于天下的報紙。”
王泰沉聲說了出來。眾人都是一愣,一起看向了王泰。
“報紙?”
“對,報紙!”
王泰目光炯炯,小心臟撲通撲通,有些激動。
在這個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報紙雜志的時代,要想打斷士大夫對輿論的控制,只能從報紙上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