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朝廷和皇帝那里,已經默認了王泰在河南的所作所為。也不知道,那30萬兩白銀,是不是起了作用。
“不止雞鴨魚,還有這田間地頭種下的一棵棵樹木!那些大的林場也是!”
胡東的話,讓顧絳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正如胡東所說,暑熱已過,臨近中秋,莊稼就要收割了,可見王泰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他現在好奇的是,王泰極其看中的這個番薯,到底產量如何?
“胡東,固鎮鐵坊,要加緊恢復。另外,新的鐵坊修建的怎樣?”
王泰看著眼前一望無垠的番薯地,目光中都是期待。
花了近萬兩白銀,耗費人力物力,才從南方搞回這些寶貝。一番精心種植之下,就看最后的結果了。
“大人,已經恢復鐵爐十幾座,新建的有八座,一些私人的鐵坊也愿意出售給咱們,算起來應該有30座冶爐左右。”
胡東被授予河南衛指揮同知一職,其實是王泰刻意為之。他有意壓低了胡東的功勞,使他不顯山露水,以免被朝廷挖走。
不過,王泰顯然高估了自己的想法。崇禎和楊嗣昌都是日理萬機,那里會把心思放在胡東這樣的小角色身上。
“鐵廠的建造如何?”
“圍墻已經建好,里面的廠房正在建造,估計在冬天來臨之前全部完工。”
按照王泰的設計,鐵坊的規模,至少也是河南第一。鐵坊的廠房設計,也是他一手捉刀,生活區、生產區、綠化、排污等,完全是后世的廠房布局。至于鐵坊的圍墻、建筑,清一色的土水泥構造。
“大人,固鎮的鐵坊恢復的**不離十,一些新爐也正在建造,大約到年底,便有三十萬斤左右的產量。”
胡東的話語中,帶有濃濃的喜意。
30萬斤的產量,可是南山鐵廠的3倍以上。他從陜西到河南,可謂是壯志在胸了。
“太少了!”
王泰微微搖了搖頭,正色道:“繼續擴大規模,到年底,至少也要是一百萬斤的生產規模!到時候,就叫做河南第一鐵廠!”
胡東目瞪口呆,半晌才苦笑一聲。
“大人,小人盡力而為!”
“不是盡力而為,而是一定要做到!”
王泰的話語,斬釘截鐵。
他轉過頭來,滿面笑容,對一旁正在恭恭敬敬等待的邱華江說道。
“邱師傅,陳師傅,番薯現在可以采收了嗎?”
“回大人,番薯已經成熟,完全可以采收。”
邱華江恭恭敬敬回到。作為從廣東“挖”過來的番薯種植“專家”,每月10兩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子的報酬,家人妥善安置,他自然是兢兢業業了。
“不錯,大人,番薯生長良好,產量必然不錯!”
邱華江的同鄉李榮發,也是滿臉笑容說道。
王泰點了點頭,沉聲道:“開始吧。”
“開始挖番薯了!”
邱華江和李榮發分別招呼著周圍的百姓,一起進入了田間,眾人在兩位師父的指導之下,開始忙活起來。
“大人,番薯真有這么大的產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