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要成大事,宜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虐殺,收人心以圖大事,不可再像往日一樣,所過殘破,大肆殺戮,此為下策。”
聽到李信批評自己往日所作所為,李自成心頭浮起一絲怒意。不過他依然笑容滿面,看不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半點不滿。
“李信兄弟,你說的讓愚兄眼界大開,你我是相見恨晚。我這軍中,大多數都是粗人,這贊畫謀略之事,還要你多多出謀劃策呀!”
聽到李自成贊賞李信,牛金星心頭不快,臉色不自然黯淡了幾分。
幾人相談甚歡,軍士拿出幾個小木凳,幾人坐下,繼續說了下去。
“二位先生,你們可曾聽說過王泰此人?”
李自成忽然開口,臉上神色自若。
“將軍,王泰是河南都指揮使,墾荒屯田,鬧的有聲有色。在下當年從陜西販賣米糧,也是從此人手中購得。”
李信也不隱瞞,盡力掩飾心頭的失落。
想不到機緣巧合,陰差陽錯,自己竟然真的跟誰李自成,和王泰站在了對立的兩面。
“將軍,王泰在河南開荒屯田,到如今已經有二十余萬頃。不過,河南旱災蝗災,其所得也不過十萬頃的收成。官民各半,除去朝廷的賦稅,他所能救的,只不過區區二三十萬百姓而已。”
牛金星周游鄉里,倒是對王泰的屯田墾荒,了解的**不離十。
“何況,王泰清屯墾荒,得罪了整個河南權貴鄉宦,將軍若是有意,在下可以前去斡旋,招王泰前來,歸降于將軍。”
牛金星的話,讓李自成啞然一笑。
“牛先生有所不知,當日陜西潼關南原突圍,在下和軍中許多將領的家眷,都是被王泰率部格殺,其中更有落難的袁宗第、田見秀兄弟二人。不是我不想招納此人,只怕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啊!”
若是此人容易拉攏,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于他,并在南原對義軍痛下殺手。
“將軍,王泰獨木難支,不足為患。這是在下編寫的一些歌謠,準備讓人扮成商人,在民間廣布流言。無論如何,將軍要記得,要成大事,這“民心”是第一位的!”
李信拿出寫好的紙張,岔開了話題。
李自成接過李信遞過來的紙張,定定神看了下去。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李自成哈哈笑了起來,胸中的郁悶一掃而光。
“李信兄弟,你真是諸葛再世,孔明再生!有你不遠千里來投,在旁出謀劃策,愚兄如虎添翼,咱們大事可成!”
和李自成處了幾日,其平易近人,隱忍果敢,百折不撓,也讓李信佩服之至。要知道,他們這些讀書人,耍耍嘴皮子可以,要沙場沖鋒,白刃相接,始終是差了許多。
旁邊的牛金星,心中陡然升起一絲嫉恨。李信如此得李自成欣賞,看來自己還得加把勁才行。
“將軍恩德在人,只要記得均田免賦,施仁政,便能建功立業。李信愿做一馬前卒,披肝瀝膽,供將軍驅馳!”
“在下也愿意和李信兄弟一樣,為將軍奔走,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李信和牛金星躬身相拜,李自成哈哈一笑,消失的雄心壯志,一瞬間全都回來。
他要挺近中原,飲馬黃河,天下之大,又有誰可以阻擋他的千軍萬馬?
“李信兄弟,牛兄弟,河南大旱,官府橫征暴斂,饑民嗷嗷待哺,有二位先生相助,不愁大事不成!”
崇禎十三年九月,蟄伏年余的李自成趁著官軍入蜀追剿張獻忠、羅汝才之機,從商雒山中殺出,自鄖陽、均州入河南南陽,攻宜陽,下偃師、密縣、寶豐,連克河南諸縣,饑民云集,河洛搖動,天下震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