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的話,讓顧絳微微搖了搖頭。
“大人在報紙上大聲疾呼,透析松錦之戰,目的就是讓朝廷,讓援軍、讓洪承疇們驚醒。如今洪承疇已率八大總兵出關,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戰。具體戰況如何,只有拭目以待了。”
王泰私下里曾經不止一次地表達過他對關外大戰的擔憂。他最擔心的是洪承疇,雖能統兵,然則私心作祟,太過油滑,不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王泰也在報紙上公開敲打洪承疇和王樸等人,只不過從洪承疇依舊統兵,王樸依然跟隨,便可以看出,朝廷并沒有臨陣替帥換將的打算。
至于督戰的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職方郎中張若麒,聽說其二人都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心腹。安排這二人督戰,無疑讓洪承疇更加得畏手畏腳。
這些談心性的士大夫們不掌握軍事還好,實踐證明了,他們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回到這一場國戰上面,只怕他們作妖,把大明推向深淵。
“我大明十幾萬九邊精銳,難道還敵不過那區區東虜?”
宋獻策滿眼的狐疑。在他看來,堂堂的天朝上國,竟然敵不過小小的建奴蠻夷,說出去又有誰信?
“宋知縣,一言難盡啊!外有建奴,內有流寇,漢民族疲憊不堪,早已經承擔不起兩線作戰了。”
想起了王泰說的那些話,顧絳微微搖了搖頭。
武將貪鄙懦弱、跋扈驕橫,文臣慣于黨爭、習于清談,天災人禍,軍中尚武之氣缺失,民風萎靡,積重難返,又豈是某一方的原因導致。
宋獻策臉上一紅。說起來,四五個月前,他還是李自成的軍中幕僚,正在幫李自成攻城略地。
“大人,既然王大人擔心遼東戰事,為何不主動請纓?這樣一來,關外的戰事,豈不是更有把握?”
“你怎么知道王大人沒有主動請纓?彰德府儲存這么多輜重,大人就是為北上未雨綢繆。”
宋獻策的話,讓顧絳微微有些不滿。知易行難,嘴皮子輕輕上下一碰,正義凜然,便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卻不知道,自己才是偏見十足。
“早在四月,大人便已經上書要求北上,朝廷不置可否,想必是中原還有流寇作亂。沒有朝廷的旨意,大人便在報紙上大聲疾呼,告知遼東地形、戰情分析等等。”
他看著宋獻策,微微搖了搖頭。
“要不是張獻忠、李自成弄的風生水起,朝廷也不至于弄的如此首鼠兩端。”
宋獻策臉色尷尬,深施了一禮,向一旁走開。
顧絳看著他的背影,目光幽幽。看來,要這些新歸附的“能人”心服口服,還需要時間。
幾騎絕塵而來,馬上騎士到了顧絳跟前,紛紛勒住戰馬,翻身下來。
“楊震,你怎么來了?”
顧絳心中一驚,楊震是王泰的親衛統領,他這個時候來,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顧指揮使,朝廷讓大人揮兵北上。大人讓你備好輜重糧草,克日北上!”
顧絳接過了公文,輕輕點了點頭。
終于要北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