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兵,明日一早,調宣府軍的2000火銃兵上來,和南陽衛一起守住長嶺山。那些陣亡將士的火銃,就送給宣府軍的兄弟吧。”
明天一早,清軍肯定會狂攻長嶺山,讓宣府軍協守,正好加強南陽衛的防守能力。
“王大人,要不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再調些火炮上來?”
山西總兵李輔明作為王泰的副手,也是久經沙場。清軍勢大,由不得他不小心謹慎。
“不用。松杏大道雖然狹窄,但一來防止韃子正面攻擊,二來還要保護長嶺山側翼,不讓韃子從杏山以南偷襲。”
“王大人,韃子有四五萬大軍,火器齊全,咱們這一萬來人,守得住嗎?”
山下清軍大營綿延數里,一片星火的海洋,李輔明還是有些忐忑不安。
“放心吧,李總兵。”
王泰看了一眼地上戰士們的尸體,臉色陰沉,語氣陰冷。
“明日一早,我河南軍三衛會匯聚來援。一萬六千大軍,加上咱們一萬五千人,要和韃子來一場真真正正的決戰!”
李輔明心驚肉跳,王泰南陽衛部今日折了九百多人,看來,是真惹火了王泰。
三萬對五萬,明日一戰,不知會是怎樣的血腥和慘烈?
回到大營的途中,正要問起白天詳細的戰況,軍士稟報,說是去松山報信的哨探回來了。
王泰不由得一愣,難道說,一路上暢行無阻,清軍沒有任何的阻撓?
“大人,長嶺山去松山,一路上都是清軍的游騎。弟兄們死傷不少,闖不過去,只能退了回來!”
王泰點了點頭。看來清軍是從杏山南面突進松山,隔斷了松山到海邊這一帶。以此推斷,清軍的長壕,只有長嶺山這一塊是缺口了。
想起歷史上明軍缺糧,計劃突圍,各軍各自逃散,九邊精銳毀于一旦的慘狀,王泰的臉色,忽然變的慘白。
一旦洪承疇架不住張若麒等人的壓力,決議突圍,王樸會不會先逃,各軍會不會效仿王樸?洪承疇會不會被困投降?
“楊震,你和張煌言帶親軍騎兵,一定要肅清長嶺山到松山的清軍!見到洪承疇以后,向他稟報這里的軍情!”
王泰頓了頓,臉色十分難看。
“如果遇到突圍的明軍,讓他們退回松山堅守,或到長嶺山與我軍匯合。”
楊震和張煌言下去準備,王泰面色陰沉,恍然若失。
劉朝暉和李信對望了一眼,劉朝暉撅撅嘴,示意李信勸解。
“大人,你不用自責,這不是你的責任,你做的已經夠好。”
李信上來,語氣平緩,似乎是有感而發。
“李信,如果我調河南軍早日東進,也許已經擊破韃子的防線,錦州已經被救援。”
王泰搖了搖頭,為自己的想當然有些后悔。
“然后呢?”
李信微微一笑,問出一句話來,王泰一時語塞。
“救了錦州又能怎樣,朝廷不可能放棄錦州,援錦大軍退去,韃子照樣會卷土重來,再圍錦州。”
李信看著山下的清軍大營,繼續殺人誅心。
“大人,不能快速突破清軍包圍,這場國戰,就已經結束了。漫長的糧草補給,遠道而來的各鎮兵馬,已經決定了這場大戰無疾而終。現在,就看大軍能不能安全撤回了。”
李信的話,讓王泰一時驚詫,隨即陷入了沉思。
朝廷讓洪承疇克日東進,解救錦州,也是無可奈何。從關里到關外,長達千里的糧草補給,不可能長期作戰。十幾萬大軍,二十天的功夫,始終沒有突破清軍防線,到底又是什么原因?
要知道,大軍可是有三千五百多門大小火炮。
難道說,13萬大軍,3500門火炮,數萬火銃兵、四萬騎兵無濟于事,河南衛軍三萬人東進,就可以擊潰清軍,救得了錦州?
還沒有三萬大軍,筆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