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上,王泰的聲音響起,似乎自言自語,其中飽含苦楚。
“泱泱天朝上國。屢屢被關外蠻夷小族凌辱,豈不是可悲至極?流寇縱橫,地方官府束手無策,何其可笑?百姓水深火熱,權貴豪強紙醉金迷、橫行霸道,又何其不公?天下人都知其弊端,偏偏人人隨波逐流,讓人何其心寒?”
王泰看著眼前的桌面,瞳孔微微收縮。
“不經歷一場自上而下壯士斷腕的改革,就要承受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改革還可以存其體魄,若是革命,可就要上斷頭臺了。”
陳子龍心頭如遭巨石撞擊,額頭細汗密密麻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熟讀經史的他,又豈能不知。
“大人,你可要三思啊!”
陳子龍低聲說道。大明內憂外患,他可不愿意王泰走上反賊之路。
“先生,放心吧。我不會鋌而走險,更不會讓關外的建奴得利。再說了,爭來斗去,最后受苦的,還不是天下的百姓!”
王泰哈哈一笑,整個人也放松了起來。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就讓自己,固執前行,按照自己的本意來吧。
“大人,說說你的想法,在下以大人馬首是瞻,赴湯蹈火,不離不棄!”
陳子龍鄭重說到。看樣子,王泰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深知我心!”
王泰贊賞地點了點頭,聰明人不用說太多,就會心知肚明。
“這其一,就是李自成。說實話,本官已經沒有心思和他玩下去了!”
想起這個頑強的小強,王泰不由得一陣頭疼。
“湖廣方面,調孫元化和黃得功坐鎮鄖陽,和河南互相呼應;巴蜀之地,調董無為率鄉兵入重慶府;陜西,讓武大定和王國平堵住潼關、西安府一線,賀人龍、鄭嘉棟坐鎮漢中。”
王泰看了看楊震,斷然下了軍令。
“馬上就是夏收,等夏收完畢,讓李定國、王征南、顧絳、劉國能一起發兵,來一場大決戰,能滅了李自成最好。滅不了,也把他趕回山里去!”
至于在夏收后動手,也是不想影響民生。一旦夏收前決戰,莊稼就全毀了,最后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河南的百姓,已經夠苦的了!
“和李自成決戰之后,四川、湖廣、河南各鎮并馬就在當地募民屯田,若有官紳豪強作祟,殺雞駭猴,強硬者軍閥處置!”
王泰的目光里,多了一絲狠厲。
這些大明王朝的頑疾,有田者不納稅,無田者或少田者納稅,必須去除,否則真是民心盡失。
“大人,那第二件事昵?”
陳子龍的目光,投在了王泰身上。
“這第二件事,還是屯田。”
王泰看向了懵懵懂懂的陳子龍,輕聲一笑。
作為曾經的河南巡撫,對于賦稅一事,王泰心知肚明,并且是有冊可鑒。
“那些藏稅匿稅的,田畝收于衛所。即便是藩王官吏,也不例外!”
王泰看了看陳子龍,振振有詞。
“既然布政司和巡撫衙門無能為力,就讓本官來做這惡人吧。就比如南陽府,唐王封地只有兩千頃,那他為何占有兩萬多頃田畝?收歸南陽衛即可。借著這次整頓,所有問題,一次解決。”
陳子龍目瞪口呆,結結巴巴問了出來。
“若是藩王,比如周…王,不給多占百姓的田…畝。你又該如何?”
“那也很簡單,那就補上歷年藏稅的虧欠,以后照田納稅即可。”
“若是地方不給田畝,也不補交稅賦,卻該如何?”
陳子龍心驚膽戰,問了出來。
“他勢力再大,還能敵過我的千軍萬馬?”
王泰冷冷一笑,目光中不無譏諷。
“朝廷不敢干的事情,我來干!誰要是敢當路,別怪本官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