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只是在書院里轉轉,致遠真不要一起?”
“如此美景,不吟吟詩、作作對,豈不誤了天公作美!”
林近無奈,“好吧!我便陪你們去,不過你們得幫我帶著東西出門。”
王安石問道:“致遠要我們帶什么?”
(本章未完,請翻頁)
林近招招手將他們請進院子。
六個免費勞力就這樣被林近使喚了。
竹石書院有一處池塘,一條小河自東面流入,西面流出,池塘邊假山林立,立有幾棟閣樓和亭臺。
閣樓是書院的藏書館,是屬于沈永長的,被林近覬覦許久了,奈何始終無從下手。
池塘邊的一處亭子是歸了林近這邊的,幾人便在這處亭子里架起了火鍋。
王安石、王珪、蘇頌、沈括、韓公廉、劉永年、再加上林近,足足七人將這個亭子擠的滿滿的。
地上鋪著厚厚的毯子,幾人席地而坐圍在一張方桌前佩佩而談。
林近笑道:“等會兒有酒、有肉、有菜、亦有景,比你們干巴巴的吟詩作對豈不是好上許多?”
王珪道:“致遠的想法總是異于常人,如此便不會覺得冷,今日我們便不醉不歸。”
幾人開懷暢談,喜不勝收,可苦了車夫張明,大雪天的本想著可以偷個懶了,奈何東家要吃火鍋,不得不架著馬車專門到如意樓運些酒菜回去。
雖是下著雪路很難行,但是如意樓的生意仍然客滿為患,只因這火鍋確實美味,天越冷客人便越多。
這種天氣許多人本就是無事可做,約三兩個好友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無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張明拉了三十斤切好的羊肉,白菜、蘿卜、豆腐、血塊、豆芽,這些無疑是冬天里能吃到的所有菜了。
林近幾人圍著火爐談起了各種話題,說的最多的卻是汴京日報,汴京日報還沒有做到每日一期,如今還是三日一期,但這份報紙在汴京城里已經人人皆知。
蘇頌問道:“那份報紙的科學板塊里的文章,必然是出自致遠之手了。”
韓公廉也道:“我也覺得其中道理頗深,每次也會買來看一看。”
王安石道:“我更關心政務板塊。”
王珪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沈括則雙手捧著哈了哈氣道:“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每期都要他過目才能刊印。”
王安石道:“致遠的汴京日報太過于保守了,一味的歌功頌德,除了上次抨擊過賈昌朝與龐籍持家不嚴,再無有所作為。”
林近在汴京日報上寫過一篇,賈家與龐家設計陷害他的文章,朝廷為了民心,不得不取消賈章與龐恭孫蒽萌的官職,又給賈昌朝和龐籍以降職處理。”
林近搖搖頭道:“這種事情經常做官家也會心生芥蒂的,汴京日報我還是以宣傳科技為主。”
劉永年問道:“老師覺得石墨筆的制作可不可以寫一篇文章發到報紙上。”
林近道:“可以寫制作過程,石墨筆的配方卻不能透露出去。”
“那老師準備何時教我作畫?”
林近無奈,不過他此時又想起了答應曹皇后作畫你事,“你還需制作幾種墨和紙,墨要紅、黃、綠、黑,紙的要求更高了,要表面平整光澤且不浸墨。”
王安石與王珪對此不感興趣,蘇頌和韓公廉、沈括卻靜靜的聽著。
劉永年無語,這個老師只讓自己制作東西,還要求那么高,單單一個石墨筆就耗費了自己兩個月的時間,紙和墨豈不是又要耽誤半年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