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信陽府羅山縣,依舊是那處集市,依舊是那處公告欄。如同剃發令公布的那日一樣,今日也是眾多百姓及士子聚集在這里。
公告欄上,一張告示“易服令”格外顯眼。
“前些日子,秦石在官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正朝》的文章,他的觀點很鮮明,認為如今的大清是中華之正統王朝了,那南明則是割據一方的諸侯,遲早會被大清所滅。如此,當世之人,應當遵從大清律令,這其中就包括剃發易服!先前只是剃發令,如今出了易服令!果不其然,這秦石算是徹徹底底得成了清狗,做了漢家賊子!”
“這易服令上說了,遵從滿人習俗,漢家之人,盡須改換衣冠。同時,官府將組織制衣工場,選拔針線活嫻熟的女子去做工,發放酬勞。工場制出的成衣,將以最低市場價售賣給普通大眾,為了促使百姓在限期內完成改換衣冠,特地請旨朝廷,免除本地百姓一年的賦稅!”
“這與此前的購發之策,大同小異,但又總覺得有所不同。剃發令執行得時候,已經出了顧家的事情,這種事情最好不要出現在易服令期間。說實在的,不就是換一身衣服嘛!”
公告欄前,有不少的士子圍在那議論著易服令的事情。此前,秦石屠盡顧家十三口的事情,已經被整個信陽府的人所知道,故而當很多人看到這一條易服令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趕緊照著做。
“不過,這倒也好,免除信陽府百姓一年的賦稅,這可給我們減少了多大的麻煩!想當初,明皇在位的時候,也沒有說會特意免除哪一地方的賦稅。而今,秦石與黃閣,這兩個漢人,竟然能夠請旨,為我們免稅,不就是以后穿滿人的衣服嘛,這有什么不可的呢!”
“天下大勢,殊途同歸,盡為一統,大清縱然是滿人的天下,可我漢家兒郎,到頭來也變不成滿人。就算我這一身的外衣,這一頭的長辮子,與滿人相似,可若是我心中有漢人二字,我便一生一世都是漢家兒郎,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眾人之中,傳出了一句慷慨激昂的話語,聽上去令人非常振奮。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那個人,士子眼神中,滿是復雜之色,普通百姓,則是一臉迷茫。
“去查查,這人是誰,竟會有如此見識!”
公告欄前,那人說出的言論立刻被不遠處的秦石所捕捉到。不管別人如何咒罵秦石,也不管自家父母如何被剃發令所連累,秦石心中都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從始至終都是漢家兒郎,縱然身體發膚,衣冠鞋帽如何改變,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說得更直白一點,剃發易服,只能改變漢家兒郎的外貌,卻改變不了漢家兒郎的內心。
當然,后世大清的科舉奴化措施,就又是另外一番情況了。
在秦石看來,那人的這一番話,可以堪稱公告欄前眾人所說的最明白的了。因此,此人的見識,讓秦石明白,是個可以結交或者說為自己所用的人。
“是,大人,小的這就去查!”
望著下人去查證的背影,秦石嘴角向上微微揚了起來。
今日頒布的易服令,是他向多爾袞建議下實施的。當然,范圍只有信陽府。不然的話,免除賦稅一年這一項,豈不是要把大清給抽干?
之所以會有免除賦稅一年的情況,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信陽府距離戰亂前線太近,或者說這里已經成了大清南明的交界府縣。這里百姓,本身供養兵馬就有困難,再加上賦稅,恐怕要比別的地方艱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