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又稱東蒙,一座發脈于泰山的山東第一大山,因山勢雄偉,風景幽奇,自唐以來倍受文人墨客青睞,尤其齊魯一帶的名人多喜歡游玩或隱居于此,又因其地勢險要,扼守魯地南北之要道,蒙山一帶戰事頻發,是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日,天色將晚,日薄西山,蒙山北面,一支綿延十多里的大軍緩緩向前推進著,每隔數丈便有一桿黃龍大旗迎風招展,上面繡著一個大大的“吳”字,這赫然是吳三桂的大軍。
大軍中間位置有一駕裝飾豪華的四乘輦車,馬車中,吳三桂身穿金黃蟒袍高坐上首,左右兩邊分別站著幾人,如果慕容復在此便能認出,他們都是吳三桂的心腹保鏢和女婿,有玉真子,有歸辛樹,還有夏國相、胡國柱等。
“報!”忽然,車外響起傳令兵的聲音。
吳三桂沒有說話,夏國相微一躬身,退出車廂,不一會兒又進來,“啟稟王爺……”
“嗯?”話說一半,吳三桂眉頭微挑。
夏國相頓時反應過來,急忙改口道,“啟稟元帥,前軍斥候來報,蒙陰縣縣令得知元帥大軍即將抵達的消息,立即主動開關獻城,并下令城中百姓宰殺牛羊以犒賞大軍,請元帥示下今晚是否入城扎營?”
你道他為何口稱“元帥”而非“王爺”?原來吳三桂起兵之后并沒有立刻稱王稱帝,而是自封“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一個“興明討虜”的口號,并嚴厲要求屬下稱他為“元帥”,禁稱“王爺”。
吳三桂聽完臉色古井無波,端起案幾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卻是問道,“左右兩路大軍現在在什么地方?”
自古以來大軍行進都要兵分三路甚至更多,這幾乎已經成了慣例,吳三桂自然也不例外,一來數十萬大軍一齊行動太過臃腫,隊伍拉得太長一旦被人偷襲容易發生混亂,從而導致大軍潰敗,二來也存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打算。
夏國相沉吟了下答道,“照行程估計,左路大軍該于今日傍晚抵達陽都縣一帶,右路大軍稍快一些,該到懷德縣附近了。”
“取地圖來。”
吳三桂淡淡一聲,立刻有士兵取來地圖,攤開放在案幾上。
吳三桂低頭看了一會兒,皺眉道,“怎么差了這么多?”
他說的自然是他所在的中路大軍與另外兩軍的距離。
夏國相苦笑一聲沒敢說什么,中路大軍不但承擔了三路大軍的所有輜重糧草,還要負責吳三桂的儀仗行轅,而另外兩軍輕車從簡,當然要快得多。
吳三桂倒也沒有追究這個問題,一陣沉思之后,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地方,“今晚就在這里安營扎寨吧。”
幾人湊上前一看,不由一愣,吳三桂所指正是蒙陰縣北約二十余里的一處寬闊之地,他居然不讓大軍直接進入縣城?
不過略一尋思也就明白過來,山東之地勢力龐雜,這里的縣令名義上還屬于清廷的官,實際上官匪勾結、冒名頂替之事時有發生,大軍本就是來剿滅山東頭號匪首金蛇營的,天知道那所謂的蒙陰縣令是不是早就投靠了金蛇營,故意設好陷阱在那里等著他們。
夏國相想明白這個問題,正要轉身出去傳令,不料吳三桂又來了一句,“傳令左右兩軍后隊改前隊,盡快趕往此地與本帥匯合。”
“呃……”眾人聞言均是一呆,即便玉真子和歸辛樹這兩個門外漢都知道,大軍來回奔波容易導致軍士疲累士氣受損,吳三桂卻偏要另外兩路大軍回來,難道就因為人家走在了你前頭?
夏國相和胡國柱對視一眼,最終還是胡國柱委婉的開口道,“元帥,您是不是另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