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聽到鄧艾這么說嘆息一聲,姜維相信,如果姜家不選擇和沈川合作,那么沈川依舊可以給姜家扣上一個私通異族的罪名,畢竟現在唐周雖然說已經被曹操掌控,但還是混亂不堪,一切百廢待興,這種時候最好冠以罪名了。
“伯約,這話說得過分了,我這么做其實也是利國利民不是嗎?”
“哦,沈先生,此話何解?”
姜維聽到沈川這么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即問道。
“敢問伯約這天下稅收的重頭在哪一方面?”
沈川看著姜維問道。
“自然是在農業,自秦以來,天下便以農立國,我大漢歷代君王,更是重視農桑。”
姜維想都沒想拱了拱手對沈川說道。
“伯約所言不錯,這天下百姓大部分也從事農桑,可是天下的土地卻是有限的,我們的稅收卻過于的單一,甚至說有一點頭重而腳輕,這樣一旦出現連年的天災**,導致農業稅收不上來,那么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果?”
沈川說到這兒,看著姜維問道。
“那自然是財政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國庫必然空虛,然而時間一長,朝廷肯定會想著從其他的地方弄錢,而朝廷能弄錢的辦法也只有賣官鬻爵或者從那些沒有受災的地方征收額外的稅費。”
姜維所言不錯,當年漢武帝北征,匈奴氣吞山河將匈奴打得不敢南下而牧馬。
但是連年的征戰也導致朝廷的收支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沒辦法漢武帝便開始賣官鬻爵,雖然后來這種做法被漢武帝快速地制止了,但是這也成了漢武帝人生唯一的一個污點。
也正是因為漢武帝有這種做法,后繼之君賣官鬻爵,也就屢見不鮮。
賣官雖然能夠短暫地解決財政危機,讓空虛的國庫變得充盈,但是賣官的一大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快顯現了出來。
那就是無數人買了官位和爵位之后,會想著將自己花出去的錢以最快的速度撈回來,這樣就造就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導致了民不聊生。
以至于出現人民被迫造反的情況,久而久之強盛無比的大漢王朝,也不得已迎來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伯約說得不錯,所以我現在做的事便如同當年商人孔僅和東郭咸陽一般,只不過他們做的是將鹽鐵收為朝廷所有,而我所做的事便是給朝廷創造新的稅收。”
沈川看著姜維笑著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