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若這些工匠學會了這技術將他們留到民間去,那這玻璃的價格不就低了下來嗎?”
聽到鄧艾這么說沈川也算是明白了,原來他擔心的是這玻璃的制造技術流落到民間,這樣一來就不能最大效益的賺到錢財了。
“士載你說這話就大錯特錯了,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魏王府邸上的工匠,又怎么會輕易離開魏王府,再說了,等到魏王知道這些人掌握了制作玻璃的技術,還會放他們離開嗎?”
鄧艾實在是太年輕了,他完完全全低估了作為掌權者的曹操對事物的控制欲,要知道這簡簡單單的一面玻璃鏡子便可以在世家之間賣到五千萬的高價,那么這東西如若做小或者做成其他物品,流入到草原之上,那么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價格呢?
再說了,這玻璃制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沙子,普天之下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比沙子和塵土多呢?用這沙子和塵土制作出來的東西便可以換得大量的錢財和牛羊,何樂而不為呢?
“老師說的是士載莽撞了。”
鄧艾經過沈川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么一指點瞬間也明白過來了,這些匠人們在學會這項技術之后,肯定會被曹操牢牢地把握在手中,當然作為回報他們的生活水平會有著大量的提高,像吃飯穿衣這類的問題,他們也不用再操心了。
“士載你還年輕,有些事情要多多經歷,你看到的只是這玻璃的一個方面,這玻璃還有另外一個功效,你并沒有發現。”
“哦,老師所言的功效是什么功效?”
沈川這么一說,鄧艾瞬間就來了,興趣他看著了沈川問道。
“這玻璃可是那制作望遠鏡的原材料,只不過需要經過特殊的加工和打磨,你想一想一旦這玻璃制造的技術成熟起來,那么咱們可以給軍中的每一個將軍配置一副望遠鏡,那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結果呢?”
沈川這么說但在瞬間來了精神省寬的望遠鏡障礙,可是見識過的那個東西可是能查敵于千里之外,甚至可以說實現了山海經中的千里眼的功能。
“那這樣歷來豈不是人人都可做離婁?”
鄧艾口中所說的離婁便是千里眼的原型出自《孟子·離婁上》,聽到鄧艾這么說,沈川笑著點了點頭。
“那老師如若將這望遠鏡做大一些,是否可以觀察星空?”
“哦,士載為何有如此想法?”
聽到鄧艾這么說,沈川第一個想起的便是天文望遠鏡,確實,只要鏡片的透光度足夠,那么就可以將天文望遠鏡制作出來,這件事情對于沈川來說不是什么難事畢竟只要這玻璃制作成功了,那么天文望遠鏡最難的材料也就解決了。
“回老師的話,學生只是在讀到山海經時,有一段名為嫦娥奔月的故事,對此頗感興趣,想看看那太陰星之上是否真的有嫦娥的存在?”
聽到鄧艾這么說,沈川當即大笑起來。
“老師為何發笑?難道我說錯什么話了嗎?”
“沒有沒有士載,等到這玻璃制作出來之后,我定然想方設法打造一副望遠鏡,滿足你觀測星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