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然如此,孝直為何還要如此興奮?”
劉備十分不解,看著法正問道。
“主公這件事就說明了盜賊內部并不是一條心。”
法正此言,讓劉備瞬間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著,對外戰爭最講究的一點便是前線與后方一條心就像此時的劉備,為什么敢在漢中與實力比他強上數倍的曹操叫板,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后方的一周各大世家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要想保住益州就必須拿下漢中。
“是如果那曹賊真的將沈川的項上人頭送來,我們該如何?難不成真的要撤兵漢中嗎?”
劉備想著想著突然間產生了一股擔心作為人主自然明白,人主有時候看起來高高在上,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說人主一句話就能決定的,其手下之人,愿不愿意配合這位高高在上的人族,決定了這人能夠成多大的事。
就比如漢武帝在位之時,曾經退去匈奴奪取河西走廊,可是如果衛青,霍去病等人不愿配合漢武帝,那么天下又該當是如何呢?在這情二試在看到秦國破敗之時,又何曾不想力挽狂瀾,可是那時整個秦朝上下,又有何人能聽得到她的聲音?上位之人看似風光無限,但是在風光的背后卻有著難以言說的苦衷。
這也是為什么劉備所擔心的問題,沈川雖然重要,但是在劉備看來,沈川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過是曹操手下一個小小謀士罷了,如果曹操真的為了穩住后方,一咬牙一跺腳將沈川的投入線上,那他劉玄德該如何?難道就這樣放棄如今漢中大好的形勢嗎。
“這一點主公自然不必擔心,答應了來使得又不是主公。”
法正此言不錯,但是卻讓劉備陷入了兩難之境,在劉備這種人看來,其手下所做之事就代表著上位之人的態度,這件事情,雖然說劉備沒有親口答應,但是劉備與法正的關系世人皆知,法正既然答應了,那么就代表著劉備默許了這件事,法正這么說劉備也明白是打算在沈川的頭顱真的送到之后便出口狡辯主動背下黑鍋。
“是這樣孝直你的名聲豈不是壞了嗎?”
劉備略有些擔憂的,看著法正。
“主公何出此言,吾友張儀欺楚,今我法正欺騙那曹操一番又當如何?”
所謂張儀欺楚,便是當年秦惠文王在位之時,秦朝見到齊楚聯盟,擔心二者聯盟會對自己造成不利于事便派出張儀作為使者,前往楚國,許諾楚國六百里膏腴之地,讓楚國撤軍,而后楚國撤軍,秦國的危機解除,接著楚王派人去向張以索取這六百里膏腴之地,可是張儀卻以六里之地,還于楚王,事后楚王發兵攻打秦國被秦國暴揍,而張儀欺楚也成為了一段歷史典故。
“既然孝直這么說,那么我也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對了黃麟的尸體在哪里?”
劉備看著法正問道。
“回主公尸身我已經讓人用將軍之禮迎接回來了,現在就等著主公將黃老將軍召集過來。”
“不知孝直此言何意,我等不是要等待那使者給我們回話嗎?”
劉備想起之前法正對他說過的話笑著問道。
“主公莫要裝糊涂了,目前,雖然我們已經允諾,只要有沈川的項上人頭便撤軍,但是總不能因為這件事不救子龍,救子龍之人非黃老將軍莫屬。”
“好,那既然如此,我就去將黃老將軍親自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