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也有自己的官學,還有一大堆主官教育的官員,沈川為了不給自己多找麻煩,決定不管他們,只要不阻撓學堂的建設就好。
“既然少爺已有決定,我等聽著便是,其實身份什么我等也不在乎。”
沈川笑道:“你不在乎可以,但是以后學堂擴大了,還會建立多所學堂,不能要求所有教職工都跟您一樣,所以正個名還是有必要的,另外以后人數多了,規范的管理方式也要確定,諸位大都是從南郡來的,也知道南郡學堂后來管理有些混亂,費了好大力氣才有所改變。”
“這個少爺請放心,南郡那是沒想到會突然增加那么多人,這次我們一開始就把各項制度定好,只是這些女子教師?”
馮儀一聽校長問這個,心頭未免有些緊張。
“都一樣,都按教學質量說話,其他一概不論!有管理能力的一樣提拔為學堂管理人員。”沈川正式拍板確定女教師在學堂的身份地位。
“那好,一切都按少爺安排。”
“好了,這件事就這樣,下面說一下識字班的事,這個比較急,還有請大家辛苦些。”這個才沈川來學堂的主要目的。
“識字班?我剛才就想問了,到底是是什么?”
“就是教成年人識字,這個馬上就要開始,春耕前要完成第一批次的培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接下來沈川向學堂的主要管理人員講解成人識字班的具體事項,這和后世新中國成立時在農村辦的掃盲班有點像,只不過人數少了些,就是從移民中挑一批聰明點的,教他們識字。
封建時代的百姓九成九都不識字,以至于朝廷的各項政令只能下達到縣一級,再往下就要靠鄉老、亭長之類的口頭轉述。效率低下不說,地方基層官吏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門的走狗,中央的行政命令到了下面早被改的面目全非芾,而且不利于他們的政策,他們干脆不像百姓傳達。
沈川的土地集體制改革首先會在移民中推行,為了便于管理,沈川決定給一部分移民掃掃盲,全部掃盲不可能,沈川沒那么多師資力量,但是讓每個村莊有一部分人能看懂官府公告就可以了,以后的各類官府政策、命令,都通過文字布告的形式下達。
這樣提高效率不說,還可以防止世家豪門都過各種手段欺騙、恐嚇無知百姓,這只是最簡單的作用,其它別的好處更多,最起碼有利于提高勞動者本身素質。
“少爺,這成年人每天勞作不休,哪來的時間來識字,現在連孩童都不愿來,他們就更不會來了,而且現在已是深冬,距離明年春耕也就兩個月時間,這能認識幾個字?”
“這兩個月你們首先要教會他們熟練拼讀拼音,至于能認識多少字,盡量而為吧。”
“這道可以,只是少爺準備讓哪些人來識字?”
“至于人員我會給你們挑,你們只會嫌多的,可以提前告訴你們,我給你們準備了三批人,每批五千人,一共一萬五千人!”
噗通!聽沈川說出這個數字,大家趴倒一片!
“少爺,別開玩笑,我們怎么可能教授的了那么多人?”老校長差點兒沒從凳子上出溜下去。
“沒開玩笑,我安排在天水郡內的移民有十五萬,十抽一就一萬五千人,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我會為你們準備教學器具,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