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分布著嗄臺山、爾金山、琴察山、巴顏嶺、喀什峰、博愣嶺、祖萊嶺!
這七座險峻奇峰、高大巍峨的山巒彼此聯結,圍成的盆地剛好形成寶葫蘆,高大的山體阻擋了大部分冷空氣,在盆地峽谷里造成氣溫偏高的熱帶小氣候,熱帶氣候產生的高溫氣體反過來又跟山峰冷氣沖撞,在葫蘆周圍形成常年不散的濃重云霧,這就是《青囊經》里記載的寶霧!
放眼四望,山峰蔥郁茂密的原始森林上總是云遮霧繞,稍微懂風水脈理的人就能看出端倪,更驚奇的還在后頭呢,鄭原粗略將寶葫蘆周圍的山峰排布在八卦上,果然是按照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個卦象排布。
“你覺得,我們應該從那一邊進入群峰?”
老喇嘛走到鄭原身邊,他拿著八卦羅盤說道:“這些山峰按照奇門遁甲來定位,要找的是乾卦、坎卦、墾卦,他們依次代表開門(巴顏嶺)、休門(峽谷口)和生門(博愣嶺),咱們站的峽谷口就是休門,要找的是只剩下生門和開門,自古從開門入,生門出是卦象常理。”
語畢,鄭原用手指向位于峽谷右側的一處山峰,信誓旦旦說道:“我認為,進入塔蠟山頂的路,一定是在巴顏嶺。”
“你們都在說啥我都聽不懂,既然你爸提前來過這兒,你看著他的筆記不就行了。”
李凱門的話提醒了鄭原,他從背包里拿出牛皮記事本,翻開第一篇游記,后面居然又出現一篇新的文字,要不是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他早就嚇了一跳。
“這上面寫什么啊?”
鄭原放到腿上,粗略瀏覽過一遍,語氣興奮說道:“這上面記載了老爹1980年來魔窟峽谷的經歷,他們跟我想的一樣,也是從巴顏嶺進入塔蠟山,然后繞行到博愣嶺才出來。”
他盯著文章翻到后一頁,這里用白紙畫著一張圓珠筆標貼畫,按照輪廓和方位就是魔窟峽谷周圍七座山峰,鄭懷慶還細心標注了進山和出山的路線。
“我就說嘛,你老爹那么喜歡探險,肯定沒少記東西,咱們啥時候過去啊。”
釋尊仁波切緩緩說道:“不急,我們等太陽出來再說。”
李凱門想起上一次在山里連帳篷都丟了的慘狀,他有點不開心,隨口抱怨幾句:“咱們不是早起早回嗎,中午才走,晚上不得在山里過夜啊?”
“胖子,寶葫蘆周圍的霧氣能讓鳥不歸林,說明霧氣有毒,只有等太陽徹底出來,毒氣散得差不多了,才能走進去,要不然,我們就等著被毒死吧。”
正午時分,熾日高懸,寶葫蘆周圍瞬間盈滿金光,鄭原看著飛鳥旋入密林,基本確定毒氣已經散盡了,釋尊老和尚朝著塔蠟山的方向雙手合十叩拜后,眾人一起踏上巴顏嶺的山路!
塔蠟山魔窟峽谷的名聲,在雪域流行了近五十年至今人跡罕至,連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只有崎嶇隱現的古代雪道,鄭原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帶上貢布的馬車比較好,要不然扛著大包小包的物品朝深山走,得把人累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