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你元女士叫什么,這可不是過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家,你要是學得不好,萬一露餡兒可就慘了。”
“那倒也是,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培訓,絕對不會讓咱倆被識破。”
主講臺上的洋大媽見他們不再說話,打開身后的巨型電子屏幕,抄著半生不熟的漢話介紹:
“鄭原先生、元迦曼女士,感謝你們對第五情報處做出的貢獻!”
“我們給你們創造的虛假身份為剛結婚不久的華裔富商夫婦。”
“您的偽名為高牧森,是一個家族企業的CEO,您旁邊這位女士的偽名為秦雅容,是您結婚不久的新婚妻子。”
“根據神明會的入會制度,只有完全相信世界有神明的人,才有資格被發展為會員,你們信仰為基督教。”
“加入神明會,是想讓未來的孩子接受凈化。”
“…………”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洋大媽給他們兩個科普了華裔上流社會的生活細節。
日常著裝、宴會著裝、休閑娛樂方式、飲食習慣、語言偏好、交際行為……這些方方面面的知識,被一一灌輸給他們,力圖讓他們的行為和形象達到以假亂真。
經過一周的連續培訓,鄭原自己都相信他就是高牧森。
元迦曼的五官本來就接近歐美人,反而更容易把自己偽裝成外國人,她換下國內衣服穿起禮服,活脫脫就是一個性感火辣、活色生香的富家太太。
她偽造身份后的樣子,連路易斯看了也忍不住發出贊嘆:“你真是天生好皮囊。”
元迦曼有點不好意思:“別那么說我,我哪有你說的那么好。”
“我把你們的身份證件給你們,從第五情報處出去開始,請忘掉你們以前的身份。”
路易斯把手里的透明文件袋遞給他們,里面是鷹國公民身份證、護照、婚姻登記證、神明會證,但凡是能確定他就是高牧森的證件,全都被偽造出來。
“車已經為你們準備好。”
地下車庫亮起遠光燈,他朝遠處一看,只見一輛加長林墾車朝著他們駛過來。
鄭原盯著車看了好大一會兒,帶著元迦曼打開車廂做進去。
兩個人坐定,司機徐徐開口:“高先生,現在要去船塢社區嗎?”
“走吧!”
司機得了鄭原的命令,開動汽車駛向綸頓東區,直奔基尼耶大教堂所在的船塢社區。
過了泰晤士和綸頓橋,越是往東區綸頓走,目光見到的建筑就越是破敗古舊!
以前,東倫敦是窮人的天下!
船夫、漁夫、礦工、伎女、手工業小販、小偷、癮君子、劫匪、乞丐……但凡是人能想到的普通卑微的職業,都可能住進東綸頓某座破敗的小房子。
18-19世紀以來,鷹國當局啟動多次福利安居計劃,東綸頓窮人數量不斷減少。
經過改造后的幾十年,東倫敦已經不是窮人的地界,反而成為藝術家、畫家、行為藝術家的大本營,是綸頓最具賽博朋克氣息的反抗傳統之地。
正因為這個歷史原因,東綸頓的城市景觀以反抗精神出名!
這里隨處可見潦倒藝術家的涂鴉作品、以及行為藝術裝置,破舊的樓梯和裸露的戰前工廠遺址,反而讓它們多了頹廢的工業美感!
在這些建筑中,只有一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