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樓的卷簾鐵門已經生銹,鄭原瞥向老吉克,想問問他怎么打開。
這老頭從旁邊拿出廢棄鋼筋,捅進閘門底部,用石頭當做杠桿,活生生將閘門的鎖撬斷。
啪嗒一聲,閘門的保護鎖被老吉克一腳踢開,他們四個扛起卷簾閘門,用空汽油桶做支撐,成功在閘門下留出可供人進出的洞口。
鄭原貓著腰爬進卷閘門,這卷閘門后面出現一個長約兩米的門廊,一把生銹鎖鏈扣著玻璃推拉門。
這些鎖鏈比閘門鎖要好處理很多,他拿過鋼筋條往左右使勁兒擰巴,生銹的鐵鏈嘩啦一聲碎裂落地。
他順勢朝內推開玻璃門,眼神示意大家跟著他的步伐走進去。
觀測站工作樓已經有十年沒有人來過,鄭原拿著手電筒推開玻璃門,墻皮從頂部簌簌飄下。
滾滾土屑猶如蚊蟲飄進燈柱,它們落到地面,立刻跟地板上的灰燼融為一體。
曼恩島的氣候多數時候都潮濕又寒冷,工作站僅有的窗戶上黏了一層枯葉和泥土,外面的太陽光只能從空隙里慢慢滲進室內。
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空曠衰敗的室內顯得陰森又恐怖,此時,不知道從哪兒刮過來一股陰風,冷得他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趕緊找開關,我們得先把室內的情況摸清楚再說!”
老吉克帶著眾人在室內慢慢摸索,在他的記憶中,像這樣的工作站,一定會有總的電路閘,既能總控電源,也能防止電力事故。
手電筒的光芒很有限,他們最多可以看到前面兩米內的景物,鄭原靠著影影綽綽的光線,逐漸看清工作站的格局:
一層大廳完全封閉起來,除了進門的那道墻,其余三面墻壁全都分割出無數單獨房間,用于各種高級管理人員的辦公室。
大廳中間陳列一百多個工作臺,這些工作臺十個為一排,整整分了有十排,將大廳公共辦公區占得滿滿當當。
鄭原定睛細看,“L”形辦公桌涂滿褐紅色油漆,每一張桌子放的東西都差不多,較短的副桌擺著電報機、打字機、臺燈、老式轉輪電話。
主桌左側的位置放著老式文件筐,框內擺放著《電報通用翻譯》《公文寫作范例》等文字規范工具書,幾個牛皮紙袋散亂堆放。
除此以外,主桌右側位置放著一盞小型臺燈,筆筒緊緊挨著臺燈,里面插著鉛筆、鋼筆、放大鏡、橡皮、裁紙刀等工具。
吉克坐到椅子上,掀開罩在打字機上的防塵罩,手指咔噠咔噠在機械鍵盤敲打,叮鈴叮鈴的聲音格外清脆。
他指著這些老古董介紹道:“隊員雖然不是文員,但他們每天記錄的大量數據,都需要回傳給哈洛先生的辦公室。”
“這些電報機和打字機是八十年代文員的標配,也是信息記錄員的標配。”
商文思有點不理解,用手摸索打字機,說出自己內心的疑問:“老吉克大爺,八十年代已經有計算機了,哈洛為什么要用這些老古董記錄信息!”
老吉克看著他們,語氣頗為神秘,他捻了一把桌面的灰塵: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那時候計算機已經產生,但你們要知道哈洛做的事情很隱秘,絕對不能讓外界知道。”
“當時安裝一臺計算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面臨著他的計劃被外界識破的危險,他絕對不會讓自己涉入險境,那么,用古舊一點的打字機發電報,反而是方便的信息傳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