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滄海指導梁侃把汽車停進地下車庫后,帶他們坐進觀光電梯,才片刻功夫就到了亞洲百貨大廈頂部。
鄭原下了電梯,立馬看到一個古色古香的中式牌樓。
這牌樓自然而然成為古董鋪子的門楣,在中間懸掛著金漆毛筆匾額,“閱河齋”三個名家大字高高掛起。
關滄海帶他們走進古董鋪面,眾人忍不住嘖嘖稱贊。
這古董鋪進門就是一張黃花梨木柜臺,上面照規矩擺著陶朱公神龕、算盤、秤砣、卡尺、金錢蟾蜍,另外還有日歷、收銀電腦陳列在旁,一個亞裔女孩站進柜臺,對著進進出出的人迎來送往!
進門左拐之后,來到古董鋪子的大堂。
這大堂挑高十幾米,用無數兩米寬的十字置物架分割出雅座閣室,架子上擺滿琳瑯滿目的古董和名貴書籍。
墨綠色和褐黃色的色調,再配上輕奢家具和昏黃燈光,誰也想不到這里居然是古董店。
他抬頭望上看,二樓也是這樣的結構,隨處散下的竹簾、屏風和掛件兒,讓室內呈現出簡約國風質感,看起來大氣又清爽。
很多穿戴精致的西洋夫婦坐進雅閣,被旁邊穿著長袍馬褂的華國人拿著放大鏡介紹古董。
鄭原和同伴跟關滄海上了二樓,隨口嘀咕道:
“海子哥,中式古董鋪講究大隱于市,越是在不起眼的街角旮旯,越是可能發現了不起的鋪子,別看鋪子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家的寶貝可都是實打實的成色。”
“看你這鋪子鋪那么大,光是租金就不少錢呢,你賣的東西能回本兒嗎!”
他聽見鄭原這話,轉頭笑了笑:
“剛才跟你們說了,中式古董行和西洋古董行不同,華國人不論三教九流,都有收藏古董的愛好,即便不賣古董,可能家里還傳的有寶貝,不好騙!”
“西洋人不一樣,普通人只喜歡游戲、吃喝、大美妞,對古董不感興趣,真正對古董感興趣的,是中產階級和富豪。”
“這兩個群體買古董,只看喜不喜歡,根本就不在乎古董的價格。”
“潘家園兒出來的贗品次品,在這里只要給他們打上光、拍好照片,然后再編一段王公貴族的故事,這些人瘋了似的買回去。”
“尋常一件白瓷瓶,在里面打上乾隆年的款兒,那就是五千美金。”
元迦曼有點不理解,她走上前問道:“那你們這不是造假嗎?他們發現了難道不來找麻煩。”
關滄海一聽這話,回過頭聳聳肩:“古董本來就是三分真、七分假的行當,要真是有洋人長了一雙慧眼,那我們的師傅肯定上真古董。”
“不過據我所知,大部分洋人都沒什么慧眼,我們賣的贗品次品居多。”
“這就叫一顆紅心向祖國,兩只巧手賺美元,用贗品賺洋人的Dollar,那才叫痛快。”
他們說話的功夫,已經來到三樓的封閉辦公區,走進推拉門后,這里擺著幾十張辦公桌,一些職員拿著電話盈盈嗡嗡說個不停。
待眾人坐進關滄海辦公室,鄭原開門見山問道:“海子哥,我聽師父說,這份資料是你的朋友調查到的?”
關滄海喝了一口茶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點頭:“是啊,這份資料是我的一個朋友調查到的,他是古董經濟人。
他看鄭原面色凝重,好奇問道:“怎么了,是他給的資料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