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明天必須去一趟聚落城了。”
……
翌日大早,約瑟芬老太太帶著馬蠟和鄭原他們,沿著河道前往地圖上標注的聚落城。
聚落城在亞馬孫河中部,正好位于支流河和主河道交匯的河岸洲上。
整個河岸州的面積在數百萬平米,沿河兩岸都是聚落城的管轄范圍,區域內分布著超過一百個不同的族群,他們原本位于亞馬孫河熱帶雨林的各個部落,巴茜官方在遷都內陸后建立起聚落城,通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把有意融入現代文明的族群全都搬遷到聚落城,以此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救助。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十萬叢林部落定居在聚落城,逐漸形成一個由蘇瑞人,皮洛人,卡斯達人,彌魯人,蝎羅人為主族群的聚落帶。
馬蠟在船上跟眾人介紹完聚落城情況時,聚落城已經近在咫尺,隨著船舶駛入支流河道群島,河岸州顯于人前。
奔流不息的亞馬孫河在巴茜境內有諸多支流,滋潤著超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可以說亞馬孫河任何的變化,都足以影響巴茜三分之一的國土。
他們船駛入亞馬孫河中部支流后,立馬看到位于兩河交匯沿岸的聚落城:
此時太陽已經升起,初生的曙光把金色陽光照向河岸島,灌木草叢翠綠蕩漾,森林涌動浪花,零碎湖泊點綴在河口附近。
河口沿岸分布著觀感奇特的吊腳樓,河道停泊著很多叢林小筏,部落人好奇盯著他們……
“怎么回事,這城寨怎么那么像華國的吊腳樓?”
鄭原站在船上往岸邊望,臨河建筑確實是華國沿海城市的吊腳樓,這一點讓他好奇起來。
馬蠟在一旁解釋道:“也有可能確實參考了華國建筑,但我覺得應該是叢林人的智慧,無論哪種房子,離地數米除了除濕通風,就是防止蚊蟲猛獸。”
“華國沿海鄉村的房子,也許也是遵循了這一目的罷了。”
他們靠近一座碼頭后,先讓隨船翻譯上去交涉。
“這人靠譜嗎?我們怎么不認識啊?”
馬蠟在鄭原耳邊悄悄說道:“這是峴島的村民,我不是跟你說過嗎,約瑟芬老太太在幾十年前曾經幫助過他們的族人。”
這峴島村民跑到碼頭后,用部落通用語跟岸上的人嘰里咕嚕說了很久,那些叢林人緩緩朝他們點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
這代表峴島村民已經把他們給說通了!
他們下了船抬頭看向偌大的聚落城門,磚石圍墻氣派萬千,門樓上站著巡邏守衛,幾條水道沿著籬笆門流進城內。
他們正準備帶著保鏢進去,城門守衛忽然把他們攔在身前。
那峴島村民急匆匆跑過到他們身邊:
“他們說聚落城不能有其他武裝力量,你們可以過去,但是攜帶武器的人必須留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