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倉的主體建筑是空心圓柱結構,裝潢飾物算不上豪華,反而神秘氣息十足,它的內壁被分割為三層,沿著圈形內壁分布諸多房間,每個房間都掛著不同的牌子。
各種穿白袍的典當師穿梭其間,熙熙攘攘又井然有序。
宮殿從地面到穹頂完全挑高,殿頂圓形天井灑下燈光,將室內完全照亮,鄭原走到宮殿中心,這里有一個異常龐大又精密無比的機械!
整體類似于巨型風鈴陣,天井垂下一圈鎖鏈,將12口比卡車還大的巨型風鈴吊在半空,風鈴缽類似于青銅鼎,表面布滿很多他們完全不認識的文字符號。
十二口風鈴鼎中間有個水缸粗青銅柱,頂端熔鑄出“米”字形骨骼,將鼎彼此連接,無數齒輪在銅柱周身咔噠轉動,在藻井燈光映照下,閃爍著盈盈流動的金屬光芒。
每口鼎中垂下幾千幾萬紅漆鎖鏈,此類鏈條長短不一、高低錯雜,尾部系著一個比手掌略長的黃銅盒子。
它們蠟封金線,張貼封條,前后兩端各有黃銅鈴鐺,被牢牢吊在半空,隨著缽鼎抖動發出丁丁零零的清脆聲響。
這樣的黃銅盒子至少有千千萬萬個,遠遠看去,就像景點的許愿祈福樹,垂下千萬紅漆絲絳,整個金屬結構極其繁雜細致,放眼整個古代近現代,稱得上是千古難得一見的精簧巧械。
“這是什么?”
鄭原不由自主問向白袍。
“契約神秤!”
“每一個簽署了我們羅馬倉印章的契約都會保存在契約神秤,若贖買人到期來贖,我們就給他辦贖回業務,但如果沒有人來贖回,典當之物從此就屬于我們,那盛放契約的黃銅盒會被清空,以待存入新的契約。”
“跟我來吧。”
白袍不再說話,帶鄭原他們走上樓梯,穿越走廊來到典當登記處。
這是一個十平米見方的房間,一排金屬柵欄將房屋分為前后兩半,前面擺著一排沙發,柵欄后有三個白袍,他們打著哈欠趴在臺上打盹。
“啊哈!把典當憑證給我。”
鄭原拿出憑證,把這憑證塞進登記處的鐵柵欄,里面的白袍手腳麻利得對著憑證翻閱資料,他翻到某一頁停下,用太監嗓音嘀咕道:
“典當主—希姆利,1945年1月15日押1000具尸體為質,腐肉枯骨、通體生蟲、破衣爛衫、缺膊少腿,典當1枚銅幣,贖回日期—1990年,若到期不贖,歸典當行所有,非原主原憑不得取。”
“是也不是?”
“是!”
“那你是否是原主,是否是原憑?”
柵欄里的白袍問到這一句,鄭原明顯有點心虛:“不是原主,是原憑。”
語畢,白袍看了他一眼,把手伸出柵欄口,拿出一個像羅盤似的黃銅機械。
這機械圓盤大小,五層金屬條咔噠轉動,中心有個硬幣大小的黃金指紋盤。
“這是什么?”
(本章未完,請翻頁)
“驗證你身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