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可俊則不一樣,他低著頭,憋著一肚子的氣。如果不是老師昨晚可以提醒,現在的他,早已跳起來奮力為老師一搏。
郭華看見沒有人回應他的話,自己也不知道接著該說什么,只好悻悻地說了一句:“分開查房吧。”
“施主任,我這組有個病人比較特別,想請您看一看。”楊修影故意在大家都在課室的時候大聲說。
“好,我們一起去看看。”施遠騰心領神會,馬上答應。實習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醫生都知道,施遠騰查房是他們學習的最好機會。聽完楊修影和施遠騰的對話,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跟著施遠騰去看楊修影口中的“特別病人”。
楊修影這一招,精準的打在郭華之流的“七寸”上,令郭華尷尬不已。施遠騰也暗暗贊賞楊修影的機智與靈活,這是穆可俊做不到的。
楊修影請施遠騰看的病人確實很特別。
這是一位三十二歲的女性病人,因為“吞咽費力,說話含糊,伸舌左偏”而入院。病人入院前曾經在另外一家醫院住院,當時他們下的診斷是“多腦神經炎”,并使用大劑量的激素沖擊治療,癥狀沒有任何改善,反而呈繼續加重之勢。
這次到人民醫院來就診和住院,他們一家其實是奔著施遠騰而來的。他們聽說施遠騰在這方面很厲害,所以,才從醫院出院,便馬上轉到人民醫院來住院。
因為癥狀與體征很特別,楊修影也不敢下一個明確的診斷,當然也就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聽完主管醫生的匯報,施遠騰意識到,這個病人的病史應該沒有問清楚。在施遠騰心中,清晰的病史對明確這個病人的診斷方向有著重要的意義。
施遠騰用他的耐心,用他的經驗,細細地詢問病史。隨著施遠騰詢問的不斷深入,在旁邊聽的醫生們的心中慢慢豁然開朗起來。
原來,病人的癥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容易疲勞。吃東西時,一開始還可以,慢慢地,吞咽越來越困難,咬肌的力量越來越差,到最后難以吞咽,也無法咬動硬一點的肉類或者蔬菜。
同樣地,說話也是這樣,早上起來的時候,說話很清晰,到了下午,說話便含糊起來,口中的唾沫也難以咽下,必須頻繁吐出來。
做體格檢查時,施遠騰發現,病人伸舌左偏,左側的舌肌有輕度的萎縮,咽喉部的肌肉變薄,持續發“啊”音時,軟腭運動會變弱,頸項部的肌肉疲勞試驗和雙側股四頭肌疲勞試驗明顯陽性。
“唉,我們被誤導了,被病人舌肌萎縮和吞咽困難誤導了,被外院的診斷誤導了。”當施遠騰問完病史和做完體查后,主管醫生已經知道這個病人該下什么診斷了,不由發出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