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嚴重嗎?”
“對,比較嚴重。”
“教授,請您給一個建議給我們。”
“必須馬上動手術,這個手術有點復雜,我建議你到長洲市人民醫院骨科做手術,越快越好。另外,從現在起到做完手術,你們不要移動他的右腿,防止出現更加嚴重的錯位。”
“好,我明白了,我回去與家人商量一下。非常感謝教授!”病人的孫子推著病人,迅速離開診所。看來,這位年輕人已經意識到他爺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病情的嚴重性了。
“還是老師厲害,精準判斷,精準檢查。”倪虹不由贊嘆道。
“其實,這個病人的癥狀與體征都很明顯,本來第一位接診的醫生就應該將它診斷出來。所以,我再次提醒你們,面對病人時,千萬不要想當然,更不能只看表面而忽略癥狀背后可能存在的病因。”施遠騰及時教導他的學生們。
在外等候觀看的病人和候診的病人乃及他們的家屬,早已經心服口服:專家就是專家,有一燈診所,有施遠騰教授,是咱們仙游鎮人的福氣。
兩天的坐診,為不少慢性病患者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問題,也解決了一些疑難問題。既解決或減輕了這些病人的**痛苦,也減輕了病人和他們背后的家庭的經濟負擔。
有些病人私下算了一筆賬,在診所看病,比到長洲看病,節省大約一半的費用,這還沒有算是交通費。對于貧困的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錢財。
一燈診所就此一炮走紅,經過患者和群眾中口口相傳,到一燈診所看病的病人從仙游鎮逐漸輻射到周圍大約兩百多萬人口的鄉鎮和村莊。
據20日收工后的粗略統計,兩天的門診,總收入一萬多元。施遠騰相信,隨著病人的增多,藥品的不斷優化,不僅收入會繼續增加,利潤也會有不小的提升。
晚飯后,已經是晚上八點多。傅一燈和楊修影各開一輛車,載上所有人往長洲市開去。按計劃,傅一燈今晚在家待一會,趕在晚上11點前回到診所。
因為高江的打壓,施遠騰“因禍得福”。作為半個自由人的他,除了正常的上班時間,周六周日都可以回診所坐診。楊修影則根據她的排班情況,提前讓傅一燈排她在診所坐診的時間。
在施遠騰和楊修影的帶領下,找傅一燈看病的病人也在逐漸增加。更難得的是,找傅一燈復診的病人在增加,對傅一燈而言,實屬難能可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