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是夫妻倆,看病的是丈夫,從他走進來的姿勢和臉上的表情看,施遠騰不用再做體查,也能知道他患的是帕金森病,一種相對常見的、具有明顯的表情和步態特征的神經系統疾病。
病人的妻子在旁邊的一張椅子上靜靜地坐著,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但施遠騰卻感覺得到,她是非常專注地聽他們倆的對話的。
患者先說明來找施遠騰的原因。原來,患者患帕金森病已經多年,治療的效果也不錯,但癥狀的反復令患者感到困惑和煩惱。
為此,他用一張A4紙記下了二十個最想了解的問題,他的目的很明確,是想通過咨詢醫生,通過醫生專業的解答,來解決他的困惑和煩惱。
在長洲,他找了好幾位神經內科的專家,但這些專家沒有一個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于是,他便到南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希望在這家全國聞名的醫院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結果,他失望了。
做事情十分執著的他,轉而到上都最有名氣的醫院的神經內科。他認為,此行應該能解決他的問題。最終,他再一次失望而歸。
回到長洲,情緒瞬間低落很多。他那遠在鵬城的兒媳婦知道后,打電話給他,讓他到人民醫院找施遠騰教授看一看。他的兒媳婦以前在長洲工作,對施遠騰有一定的了解。
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兩口子今天來找施遠騰,希望從施遠騰這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聽完老人的述說,施遠騰知道,當今的醫院,每一位醫生都在追求看病的速度和看病人的數量。對于帶著二十個問題而來的病人,相信沒有幾位醫生有耐心去接待和解答這樣的病人的問題。
一場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對話,隨即在施遠騰和患者之間展開。患者對著紙上寫的問題,一個一個地問,施遠騰則根據問題一個一個地回答。對于這種情況,施遠騰很有體會,知道不能用太專業的術語。所以,在回答問題時,他字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斟句酌,滴水不漏。
當回答完第20個問題時,患者和一直在旁邊靜聽的、患者的老伴幾乎同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施教授,藥物我都有,我來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些我關切的問題。現在,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你是我就診以來,遇到過的、最耐心和最專業的醫生。謝謝,非常感謝!”老人說完,便與老伴攜手走出了診室。
施遠騰專注于與病人的對話,他知道所花的的時間很長,但具體花了多少時間,他并沒有細算。
他看病期間,外面候診的病人一直在安靜地等候。他們知道,這就是施遠騰看病的風格,施教授對待每一位病人都是如此的耐心和細心。是的,施遠騰一向如此對待這些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無意中收獲了大量的病人的信任。
令施遠騰想不到的是,這位病人從此再也不會找其他醫生看病。哪怕不是神經系統疾病,他也喜歡找施遠騰看。
吃午飯時,雅琴告訴施遠騰,他在為這位老人看病時,候診的病人沒有任何怨言。相反,他們都在說,現在很難找到這么耐心為病人診治的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