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們做風險投資的人,一般不敢把錢投到醫院去。陳總怎么有這個膽識,投資你的醫院?”凌世聰追著問。
“呵呵,她當時也說過凌董剛才說的話。但她還說了一句話。她說,如果是別人辦醫院,我絕對不敢投,但如果你來辦醫院,我絕對投。我投資的是人,人靠譜了,辦醫院也靠譜。”施遠騰也不隱瞞。
“我知道施總救過陳總一命,但就憑這一點,她就如此相信施總了?”依然是凌世聰在問。
“那也不是,當時我們聊天,她問起我的從醫理念和今后的設想。我將我的理念和計劃說了出來,她聽了以后,非常認可。說我的計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一旦實施,肯定成功。”
“所以,當我準備好辦醫院時,征求她的意見。她二話不說,馬上將錢投了進來。當時,我們還不是夫妻,她對我的那份信任,讓我很感動。”
“我們都認為,醫院是個無底洞,是個‘銷金窟’。所以,我們都不敢碰醫院。陳總的眼光,確實犀利,我再次表示佩服。”
“施總,方不方便說一下,醫院目前大概的營運情況?”凌世聰雖然說佩服陳毓文,但依然對投資醫院持有懷疑態度。他不相信,施遠騰的醫院,能夠盈利。
“可以,這都是公開的,透明的,省廳也做過多次報道。醫院開張的第一個年度,便實現了盈利。但是,所有股東都堅持,將盈利再投入,讓醫院發展得更好,更快。”
“第二年,盈利大幅度提升,所有股東都有分紅。雖然沒有投資房地產或者股權投資這么豐厚的利潤,但是,醫院的收入是穩定的,而且是穩步上升的。”
“我的醫院的盈利,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和我們制定的經營策略。”
“哦,施總,你們的經營策略,與公立醫院或者與其它的民營醫院,有什么不一樣嗎?”這一次,是潘董在提問。
“不一樣。我們的醫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院,地處當地最貧窮的地區,面對最貧窮的,但又最需要優質醫療服務的人群。”
“所以,創辦醫院的時候,我就對我的團隊說,我們的醫院,一定是以優質的醫療服務,合理但必定低于附近所有醫院的價格,服務于當地的老百姓。換句話說,我們以優質、低價服務于大量的病人,來獲取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管理顯得很重要。控制人力資源成本,控制耗材成本,控制藥物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支出。”
“很快,我們醫院的名聲打響,病人來自四面八方,服務的人口在一千萬以上。我們這種做法,沒有醫院能與我們競爭。”
“所以,我們很快便能產生利潤。所有的投資股東,非常理解我們的做法,同意我們將利潤的相當一部分,用在員工激勵上。員工的積極性上去了,對外的名聲越來越響。這樣會產生一種虹吸作用,一些有志于參與到我們醫院的醫生,陸陸續續的投奔我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