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阿明輪著開車回來的。”
“是不是要參加周日的剪彩儀式?”
“對,他們邀請你們兩位了吧?”
“邀請了,我們一定出席。”陳偉倫馬上回答。
“剛才我么也在猜,施主任是開車回來的,果然如此。”
“對,還是林院長了解教授。特意帶來了好茶,一會我們不喝酒,只喝茶。”陳偉倫接過林宇寧的話。
“嗯,確實是好茶,非常感謝林院長。”施遠騰喝了一口,說。
“教授,醫院的發展非常的穩健。按照這樣的勢頭,未來還準備上什么專科?”陳偉倫關心醫院,實際上也在試探施遠騰,醫院將來還繼續發展嗎?
“醫院的發展,從來都是因應人才的儲備而定。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我們寧愿慢一點。”施遠騰并沒有落入陳偉倫的“套”里。
“腫瘤科的開科,應該離不開耳鼻喉科的診療技術吧?”
“不一定,耳鼻喉科的腫瘤,我們并沒有打算去觸碰它。”施遠騰很明確地回答了林宇寧的問題。
“來,我和阿明,以茶代酒,敬陳局長和林院長,感謝你們對我們醫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施遠騰說罷,和黎明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起站起來,舉起盛著茶的酒杯,與林宇寧和陳偉倫碰杯。然后,各自小抿一口。
“教授和明哥,在漢南還習慣吧?”陳偉倫轉移了話題。
“還好吧,我和阿明,都是勞碌命,到那里,都是干活。只要有活干,我們都能習慣。”施遠騰笑著說。
“是啊,騰哥說的對,只要有活干,到那里都無所謂。”黎明與施遠騰的話,讓林宇寧和陳偉倫都捉摸不透,他們在漢南,究竟是權宜之計,還是要長住漢南?
“不管怎么說,醫院將來的發展,都離不開兩位的大力支持。陳局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林院長在技術給予大力支持。只有這樣,醫院的發展,才更有底氣。”
“哎,對了,施主任怎么在省醫坐診了?”
“哦,省醫的方明院長,是我的大學同學。他已經邀請我好幾次了,我一直無法答應他。這一次,我剛好需要在漢南長住一段時間,所以,答應了他的邀請。”
“我進去省醫的公眾號看了一下,不得了,施主任的號,剛放出來不久,便被預約一空。想不到,遠在漢南,依然有這么多人,跟著施主任走。”
“確實有一些病人一直在關注著我,我也很久沒有坐診了。所以,我出來坐診,正好滿足這些一直關注我的病人們的需求。”
“說到底,還是教授的醫術和醫德,贏得了病人們的認可呀。這樣也好,從另一方面說,也是為我們長洲醫療界爭光。”陳偉倫本來就想借這個題目做些文章。
“是啊,這樣一來,也無形中提高了慈心醫院的知名度。”
“我想聽聽兩位的意見和建議,看看我們醫院在將來的發展上,該怎么走?往哪個方向走?”施遠騰確實想聽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我覺得,醫院的發展,到了這一步,已經基本完成布局。下一步,應該往新技術的開展方面,多想辦法。”
“比如,內鏡的使用,微創技術的使用,無痛技術的使用,等等。這些技術的開展,會為醫院帶來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作為醫院的院長,林宇寧的建議,具體又中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