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遠騰將與李總以及那天晚上吃飯時,與凌世聰、潘董他探討的問題,詳細說給黎明聽。
“怎么樣,阿明,你怎么看?”
“騰哥的看法,我都很認同。特別是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這兩個領域,是未來國家必定會大力投入的方向。”
“芯片方面,要介入芯片的制造,我覺得他們無論資金還是人才,都是缺乏的。芯片是一條產業鏈,如果從材料研究入手,也許是可行的。”
“哦,你認為,芯片的材料方面,哪個方向是容易入手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
“呵呵,騰哥,芯片的任何方向,都不容易。我的意思,是在這些都不容易中,找出一些相對容易的,比如光刻膠。”
“別小看這光刻膠,在芯片的制造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方面,日本人遙遙領先。不過,我們國家也有一些企業在逐漸滲透其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如果這樣的企業,肯拿出股份來募集資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看來,黎明一直緊緊跟蹤IT行業的發展脈搏,并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至于人工智能,涉及的范圍也很廣。除了主流的設備和軟件,還涉及很多關聯的設備和軟件技術。”
“同樣地,如果這些關聯的設備和技術的公司,愿意拿股份出來融資,當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黎明的解答,將施遠騰的想法,向專業的方向推進。
“阿明,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讓你參與競投。你有沒有把握,在你剛才說的幾個方面,抓住有前途的公司?”
“不敢說百分之百的話,但我對自己的研判,還是很有信心的。”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一旦有機會,咱們兄弟倆,在這個領域闖一闖。當然,如果有這樣的技術,讓我們掌握,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要掌握這樣的技術,其投入和風險,要比在騰哥的帶領下辦醫院,大無數倍。”黎明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我明白了,就算凌董他們想,也是很難做得到的。唯一的辦法,是參與接近成熟的公司。”施遠騰也知道,要創立一家這樣的企業,其難度之大,不是建一家醫院所能比擬的。
“不過,在漢南市,還有一個渠道值得一試。”黎明突然想起來。
“哦,說來聽聽。”
“漢南市大學眾多,可以在工科大學里,找一找,看看有沒有這樣的研究項目和研究團隊。如果有項目,有團隊,而且還有接近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和他商量,將這些技術轉化成產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