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這一問,也是我最為頭痛的事。昨晚,我已經告訴了鳳歇市的何市長。何市長今天馬上召開了會議,他剛才給我電話,說鳳歇市每年的財政都是入不敷出的,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實在拿不出多少錢來。”
“按照何市長的說法,鳳歇市在這方面,最多也只能拿出兩千萬到三千萬的資金。他還說了,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小施,你有沒有想過其他的辦法?”書記對計謀百出的施遠騰抱有期望。
“我曾經想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但問題也很多。比如,企業以什么理由和身份進來?進來后,企業扮演什么角色?學校會不會讓企業進來?”
“再說了,資本都是逐利的。企業進來后,他們投入的錢,學校有什么能力,可以讓企業賺到錢。將來想要企業退出,退出的機制又如何界定和制定。這些問題,都不容易解決。”
“呵呵,小施啊,你可真是為這事操碎了心啦。”
“其實,我知道,漢南市附近很多有錢的城市,都想辦這個項目。他們缺的,是一家高水平的醫院。沒有一家高水平的醫院作為教學醫院,學校也辦不下去。”
“但是,他們有錢,要投資扶持一家醫院起來,并不難。所以,我是很擔心,我扯這個頭,最終這棵樹種在別的地方。”施遠騰不無擔心地說。
“嗯,你這種顧慮并不是空穴來風。作為黃校長,在那里辦都是辦,那里的條件好,他就在那里辦。換位思考,誰都會這樣選擇。”
“省教育廳的錢并不多,光指望省教育廳,是不切合實際的。這么大的資金缺口,最好有省財政廳參與進來。當然,如果有好的方式和方法,與企業合作,也未嘗不可。”
“按照書記的估計,如果沒有省財政廳的參與,省里能撥出多少錢?”施遠騰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五千萬吧,再多就沒有了。”
“教育口的事情,要讓財政廳來投錢,很難說的過去,這樣只能會讓書記為難。這樣吧,我再與黃校長商量,最好學校也能出一點。不管如何,有省里的五千萬和鳳歇市的兩千到三千萬,如果確實不夠,我來填補這個缺口。”施遠騰決心已下。
“啊?!你來填補?這可不是小數目哦。這樣不行,就算你來填補,也必須有個還款的協議。”書記很為施遠騰著想。
“謝謝書記!我總不能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施遠騰說出心中的顧慮。
“你的顧慮不無道理。好了,我再考慮考慮,雖然急,但也不能一撮而就。”書記說完,便結束了通話。
下午起來,施遠騰便接到黃校長的電話。
“施教授,方便接電話嗎?”黃校長也知道施遠騰很忙。
“方便,黃校長您說。”
“是這樣,上午,我向許書記匯報情況,并提出我們的設想。同時,我也提出資金需求的基本額度。”
“對于學校的建設,許書記是十分贊同的。但聽許書記的意思,省教育廳可能沒這么多錢投入。許書記也給了我一個大概的數字,就是五千萬。”
“五千萬的投入,對于我們校園建設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我想了解一下,鳳歇市能提供多少資金?”
“我已經向鳳歇市何市長說明了情況,他們正在研究,具體能提供多少資金,現在還沒有給我答復。”無奈的施遠騰,只好說謊了。這樣的話,出自施遠騰的口,而且面對的是即將與鳳歇市合作的黃校長,施遠騰的內心,是極其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