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田自知時日無多,擔心印刷術失傳,找方鴻幫忙。
“這樣的話。”
方鴻瞬間理清了思緒。
協助張大田,完成印刷術的最后收尾工作,交給一些大書肆,換取翻閱幾千本書的機會,方鴻覺得這個交易很公平,很合理!
想不出有什么拒絕的理由。
以上,是理性角度,相對客觀的分析。
其實……
從感性角度來說……方鴻很愿意略盡一份微薄力,避免印刷術失傳。
“老張。”
方鴻握著張大田粗糙手掌,皮包骨遍布褶皺,飽經風霜:“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所言更好的抄書方式:印字術!這是萌芽,是種子,而你自忖快死了,就打算找個傳人,把你一生的心血、研究、發明,流傳下去。”
張大田氣血好轉了很多,從虛弱的面無血色,變成略顯亢奮期待的莫名之色。
“是這樣,就是這樣,方鴻你愿意嗎?”
“好。”
“哈哈,快進來吧。”
“老張,你的印刷……印字術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唉,別提了,還是半成品,尚未徹底完成啊,都是一些粗制濫造的樣品而已……好了,快跟我來吧,這里是一號作坊,再往里,是二號作坊,雖然都是印字術,但也有細微區別。”
隨著兩人邊說,邊走,進入到倉庫里面。
這一幕映入方鴻眼簾:
倉庫之內,極為寬敞,層高約有三丈多。
地上鋪著黑色的石板,布滿了裂縫劃痕,還有大量粉屑、殘渣、印刷術的邊角料。
再往里,則是相隔五丈遠,涇渭分明的兩個作坊!
像是凌亂,昏暗,隨意布置的車間!
一號作坊、二號作坊,各自占據方圓三四丈的區域。
……
倉庫內。
方鴻走向靠外側的作坊。
這片區域,外面是一圈腐朽破舊的木頭打造的柵欄。
其內,堆積著大量材料……有四分五裂的石板,石塊,殘缺的鐵片,木屑,以及方方正正的實木造物,表面凹凸,雕刻字跡,無與倫比的精致。
走到近處。
看了一眼。
方鴻緩緩蹲下去,拿起一塊方形的實木雕版:“這個東西是……”
紅木雕版,長寬相等,約有一尺三寸。
表面字跡,刀削斧鑿,鐵畫銀鉤一般。
“雕版印刷術!!”
“在前世,先有雕版印刷術,后有活字印刷術……雖然說,活字印刷術可能更先進一些,但真正普遍運用的是雕版印刷術,推動了文化發展,承載著中華文字,乃是沿用上千年的主流印刷術。”
方鴻腦海閃過兩個印刷術的區別之處、優勢與劣勢。
雕版印刷術,更方便,更普及。
活字繁瑣,費事,易損,造價高。
以古代的落后生產力,活字印刷術很難被廣泛使用。
至少,在油墨出現之前,活字印刷術對于文字文化的意義不明顯……雕版印刷術卻不同,這是集合一代代前人智慧的結晶,匯聚著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等的傳統工藝,其價值不可估量,為后來的印刷術開創先河,也是現代印刷術的最古老源頭。
前世很多古文化,都有不同地域的鮮明特征。
唯有雕版印刷術!
沒有地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乃至于傳到海外異國。
‘不可思議!’
‘這玩意……這門技術,幾乎不可能由個人獨自創造發明出來啊!’
方鴻扭過頭,看著張大田,又垂首注視著紅木雕版。
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