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天的實驗,鬼手三得出了結論。
日幣使用的紙張,除了棉花、竹子、稻殼之外,還摻雜了少量的劍麻。
這四種東西,都是尋常的東西。
但是唯一的問題在于,制造日幣的這四種原料,都是島國產的。
如果使用其他地區生產的這些原料,那制造出來的紙張,肯定會不一樣。
雖然一般人看不出來,
但是如果是貨幣專家的話,如果仔細辨認,還是能夠發現區別的。
想要制造出一模一樣的紙,那就必須從島國搞到這四種東西。
王雷想了一下:“如果使用其他產地的,制造出來的日幣,被發現的概率有多大?”
鬼手三抿著嘴說道:“這要看島國銀行的貨幣專家能力了。
不過我判斷,一半一半吧。
紙張的細微差別,有經驗的貨幣專家,通過手感就可以感覺出來。”
這點王雷相信。
做為一個金融專家,雖然他接觸到實實在在的貨幣不是很多,但是他認識的很多銀行鑒定專家,用手一摸,就能分辨出哪張是假的。
這個險不能冒。
制造日幣這件事,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才行。
王雷點點頭:“原料的事兒,我來想辦法。
最多一個月,我就給你弄到手。”
而藤原拓海這邊,已經開始著手繪制日幣模板。
這個難度很大。
藤原拓海的做法是,把一張日幣,分成十個區域。
然后各個擊破。
把日幣放大二十倍,然后從最邊角開始。
到底是專業人才,僅僅是藤原拓海使用的工具,就讓王雷大開眼界。
和針一樣細的墨水筆。
高倍放大鏡。
那一排的墨水筆,看的王雷倒吸一口涼氣。
原來貨幣的模板,是這樣制造的。
關于油墨,王雷已經聯系了大衛。
請大衛從米國幫他進行尋找,
價錢好說。
只要有就行。
為了讓大衛有一個直觀的參考。
王雷還讓藤原拓海,從五千日幣的紙糊中,提取了一毫克的油墨樣品。
大衛看著一個小瓶子里裝著的指甲蓋兒大小的一點兒油墨,十分納悶:“王先生,這是什么?
怎么黑不拉幾的?”
王雷對大衛說道:“大衛,這是一種油墨,我現在很需要。
你盡快回米國,看看米國哪家企業能生產這種油墨。
價錢好說。
一公斤油墨一公斤美金。”
多少!?
大衛聽的人都哆嗦了。
一公斤油墨直接換一公斤美金?
王先生,你這生意做的,真大氣。
大衛也算是見過錢的人,不管怎么說,他的家族那在米國,也是響當當的。
可是像王雷這么做生意的,他還是頭一次遇到。
大衛瞪大了眼睛再次確認:“王先生,你確定嗎?
據我所知,油墨這種產品,價錢并不昂貴。
你要的這種油墨,有什么特別嗎?
居然愿意給出這么高的價格?”
大衛把那個小瓶子,拿在眼前湊近看了看,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
不就是油墨嗎?
我家就有一個油墨制造公司,每天生產的油墨,能達到好幾噸。
沒什么技術含量啊!
王先生,該不會以為油墨很珍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