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戰事明朗。”諸葛亮回道:“無論哪一方將要最終獲勝,朝廷出兵援助敗的一方,都可制衡力量,不讓任何一方過于強大!”
劉辯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某一方實力突然強大起來。
朝廷雖然很強,最近幾年討伐豪雄,幾乎是一路平推。
可天下豪雄太多,他不可能一次都給滅掉!
唯一的辦法,就是采取蠶食,當某個豪雄沒落,征服或者收伏!
當豪雄足夠少的時候,朝廷才能發起最后的進攻,解決群雄割據的亂世!
袁紹向曹操發難,恰好是個削弱他們實力的好時機!
當然,前提是朝廷可以把握的精準!
陶謙答應了袁紹的提議,許攸回到鄴城,把求見陶謙的過程說了。
“陶謙何時出兵?”袁紹問他。
“只要主公大軍一動,他即刻出兵。”許攸對袁紹說:“徐州已經被曹操打怕了。還有劉玄德在那里作梗,陶謙并非十分堅決!”
“劉玄德?”袁紹臉色不是特別好看:“當初他也來過此地,我待他不薄,哪想到竟會不辭而別去了徐州!”
“主公不用顧慮他。”許攸說道:“劉玄德不過跳梁小丑,一切還在陶謙。倘若曹操做大,勢必出兵徐州。陶謙必將不保。他這次,不出兵也得出兵!”
“你怎知陶謙不會座山觀虎?”袁紹問他。
“有袁公路前車之鑒,陶謙哪敢座山觀虎?”許攸對他說:“我以為,他必將會如約出兵!”
許攸言辭鑿鑿,卻有一個人不認同。
審配問他:“萬一陶謙不肯出兵,你能如何?”
“我敢立下軍令狀!”許攸當即表態:“倘若陶謙不肯出兵,愿隨主公處置!”
“主公面前,可有戲言?”審配問他。
“絕無戲言!”許攸回答的很干脆!
“來人!”審配喊了一聲:“取筆墨!”
倆人較真,袁紹在一旁看著卻不說話。
他也有點擔心陶謙不肯出兵。
曹操最近一兩年,實力得到不小的提升,與他之間的懸殊越來越小!
當初若是拿了幽州,他有十足的信心滅到曹操。
如今只有冀州和兗州,實力雖比曹操強大,袁紹卻沒有萬全的把握!
陶謙若是肯出兵,成事的可能也就大了許多!
等到滅掉曹操,再進攻徐州,青州不過是囊中之物。
坐擁數州,還能沒有抗衡朝廷的能力?
侍從取來筆墨和空白竹簡。
許攸也不遲疑,拿起筆就在書簡上寫起軍令狀。
審配在旁看著,一言不發。
袁紹同樣沒有吭聲。
許攸一蹴而就,向袁紹深深一禮:“主公當可放心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