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三個抱在一起流眼淚的畫面,就深刻詮釋了這句話。
世人都同情弱者,而何田氏娘兒仨的顏值也不低,好看的人哭起來,真是格外讓人覺得可憐。
別說圍觀的鄰居、鄉親了,就是說閑話的人本尊也有些心虛:難道我真的冤枉人家了?
如果何田氏跟其他的婦人一般一哭二鬧三上吊,同樣喜歡撒潑的農婦們或許還不怵。
但人家不吵不鬧,就是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堵在家門口哭。
哭得凄凄慘慘、悲悲切切,哭得杜鵑啼血猿哀鳴,哭得全村人都在戳他們家的脊梁骨——欺負孤兒寡母,算什么東西?!
就連族長、里長都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主持公道。
不管怎么說,人家何田氏在丈夫亡故后,沒有改嫁,而是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那就是節婦。
朝廷對于這樣的節婦,不能說各個都嘉獎吧,但起碼不能折辱、欺凌人家啊。
再者,他們村子里的人絕大多數都姓何,往上數個三五代,那都是嫡親的兄弟。
同族之間,如果還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那就太不像話了。
事情要是傳出去,他們何家村的好名聲全都毀了。
何田氏這般哭了幾回,村子里再也沒有人說她閑話,至少不會當著面的指桑罵槐。
隨后,何曦考中了秀才,那就更了不得了。
他可是他們縣城最年輕的秀才,也是何家村屈指可數的“文曲星”。
何曦讀書的事兒,已經不是何田氏他們一家的責任,而是整個何氏家族的大事。
于是,族長提議,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輩全體贊同,決定何家村每家每戶都出點兒錢,一起供何曦讀書。
農忙或是家里需要壯勞力的時候,族中的青壯們也會輪番去給何田氏幫忙。
有了全族人的供養和幫助,何田氏的日子過得更加舒坦了。
她不用再跟那些男人搞曖昧,也不用動不動就抹眼淚、扮可憐。
但,何田氏是個有心計的,即便兒子出息了,她也沒有跟那幾個男人撕破臉。
她又抹著眼淚,做出不舍、無奈的神情,一一跟那些男人“告別”。
理由都是現成的,且就是那幾個男人也都非常理解:“我們家大郎現在是秀才公了,將來還要考舉人、考進士,出身就不能有瑕疵!”
“X郎,你對我的情,我都懂,我也——唉,可我是個當娘的人啊,我不能太自私!”
“如果因為我是個再醮婦而誤了大郎的前程,慢說族里不答應,就是我,也沒臉見何家的列祖列宗啊!”
“……我們是有緣無分啊,你對我的好,我、我只有下輩子當牛做馬再報答你了!”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何田氏更是哭得肝腸寸斷。
幾個男人都被何田氏弄得心里酸酸的、麻麻的,雖然也有一兩個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打了水漂而有些氣惱。
但隨后,何田氏的話又讓他們瞬間轉怒為喜:“X郎,你還年輕,早些找個好女人成個家吧。”
“你只管放心,等將來我家大郎出息了,定會好好報答你!”
“就算我家大郎最后考不中進士,當不了大官兒,將來回到村子里也能當個教書先生,到那時你家孩子也能跟著我家大郎讀書呢!”
何曦是縣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秀才,縣老爺都對他高看好幾眼。
他將來注定會有大出息。
即便做不了大官,也不是他們這群田舍奴能夠惹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