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魏元娘就真的那么該死嗎?
明明她才是最無辜、最可憐的人啊。
何甜甜想到后續的劇情,默默算著時間,覺得她的那個計劃,需要加快步伐了。
“嬸娘,按照您的法子,我還真的培育出了十八學士!”
何甜甜正想著魏元娘呢,小姑娘已經興奮的跑了來。
她拉著何甜甜的手,壓低聲音,激動的說道:“真的是十八學士,花色、花型都跟傳說當中的一模一樣!”
“真的?元娘,你真是太厲害了!”
何甜甜毫不吝嗇的夸獎了一句,“花兒呢?在莊子上嗎?”
“嗯嗯,就在莊子上,我誰也沒說,只告訴了嬸娘您!”
元娘小臉紅撲撲的,臉上的那道疤,早已淡得看不出來。
而且因為細心呵護、保養,她的皮膚格外光滑細膩,配上精致的五官,妥妥的小美人兒。
關鍵是她沒有那種陰郁、自卑的氣質,雖然從侯府千金變成了被贖買的罪奴,但她的氣質卻還是高潔、清雅,溫婉中又帶著伶俐,一看就是不缺愛并且教養好的女子!
“好,明天你跟我去青云觀,我給觀主繡了一幅畫像,已經繡好了,正要給觀主送過去!”
何甜甜一邊撫摸著魏元娘的小臉,一邊柔聲說道。
“青云觀?華陽觀主嗎?”
魏元娘一聽這話,頓時興奮的小臉都紅了。
好歹也是在京城呆了幾年,也因為“顧秀娘”的關系,跟那些貴婦有了來往。
所以,魏元娘聽聞了很多京中上流社會的故事。
比如這位青云觀的觀主,雖然是個女道士,卻是位尊貴人。
她原本是宮中的太妃,對當今有撫育之恩。
只是當今有自己的生母,太妃在皇宮便有些尷尬。
太妃是豁達之人,不忍心承泰帝左右為難,且她無兒無女,也無意爭奪權勢,便主動要求出家。
圣人既感激太妃當年的恩情,又感念她的慈愛與忍讓,便給太妃造了一個青云觀,還安排了大批的侍衛、宮女侍奉。
太妃一個人在青云觀倒也自在,每日里賞花、吃茶,閑了就讓人唱戲、雜耍,過得十分舒適。
承泰帝有時煩了、悶了,便會跑來尋太妃說話。
太妃從不干涉朝政,也不會左右承泰帝的想法,但她偶爾間的一句話,還是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京中的權貴們,對于這位道號華陽的青云觀主十分推崇。
有些人看到太妃孤寂,還試圖把家里的小輩送去伺候。
有的女孩兒,太妃看著喜歡,就留在觀里。
而這樣的女孩兒,不管之前身份怎樣,只要在太妃跟前待過些日子,便會提高了身價,總能嫁個如意郎君。
于是,一些出身尷尬,或是家族遭遇變故的貴女,家人都會想方設法的把人送去青云觀。
魏元娘就聽說,二房、三房的幾個堂妹,她們的母親便有這樣的打算。
可惜太妃眼界極高,且沒有長性,很難讓人抓住喜好。
這都十來年了,能夠得了太妃青眼,被她留在青云觀的女孩兒屈指可數。
她的嬸娘“顧秀娘”,現在卻告訴她,她可以帶她去青云觀!
可以想象,此時的魏元娘,內心是怎樣的驚喜與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