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趙嬤嬤可能還會拿出佐證:如果不是早就知道魏元娘是自己的親生女兒,“顧秀娘”會這般偏心?
不過,趙嬤嬤自己就能想到駁斥這種說法的理由:“侯府都落難了,那時誰也不敢保證侯爺還活著,將來會不會立功歸來。”
“二夫人、三夫人的娘家為了自保,全都要求自家女兒跟魏家的二爺、三爺和離。”否則就不會管那些外孫外孫女兒。
“……大家都認定侯府會就此敗落,而我馮家已經脫了奴籍,是正經的良家。”
“我若真的心疼女兒,就會直接把女兒接回來,而不是讓她頂著罪奴的身份,繼續替別人受苦受罪!”
而另一方面,何甜甜對馮延庭也非常好。
或許沒有像原劇本中那般寵溺、嬌慣,卻也給了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一切。
包括馮延庭在內,周圍所有人,都從未懷疑“顧秀娘”不是馮延庭的親生母親。
而如果像趙嬤嬤所說,“顧秀娘”是個居心叵測、膽大妄為的狂徒,那么她這人的品性就十分低劣。
人品差的人,又怎么會掏心掏肺、細致耐心的教養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
畢竟能夠做到對別人的孩子視如己出的人,說句圣母都不為過。
這、就十分相悖了啊。
而且吧,趙嬤嬤還有種預感,就“顧秀娘”現在這幅模樣,將來真相被揭發的時候,她也未必會輕易認罪!
趙嬤嬤仔細回想過去幾年的事兒,她忽然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顧秀娘”對待馮延庭的時候,少了那種隱隱的心虛與小心翼翼。
她不管是管教馮延庭,還是面對馮忠良的時候,都是那般的理直氣壯,仿佛當初嫌棄女兒、偷龍轉鳳的人,不是她!
趙嬤嬤:……哎呀,真是左右為難!
到底該怎么辦?!
張夫人肯定不能有任何過錯,而原計劃中最好的“替罪羊”也變得失去了控制,“換子”的大黑鍋,到底該誰來背?!
趙嬤嬤心里急躁、煩悶,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
不過,人家到底是劇本設定的“忠仆”。
輾轉反側的好些日子,整個人眼瞅著蒼老了許多,在平南侯終于順利抵達京城的當天,趙嬤嬤終于下定了決心。
“……嬤嬤,侯爺他怎么能這么對我?”
“因著侯府,我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險些死在被押解進京的路上!”
“還有我們張家,也是因為侯府才落罪。到現在,我爹娘、哥哥嫂嫂們還在邊陲吃沙子呢。”
“結果,他卻在西南娶了個蠻夷女子,連兒子都生了兩個,他、他對得起我嗎?!”
平南侯回來了,他帶著幾個俘獲的蠻夷頭領招搖過市。
圍觀的吃瓜群眾們發現,在平南侯的隊列中,不止有蠻夷頭領,還有一個容貌艷麗的蠻夷女子。
很快,這位蠻夷女子的身份便曝了光。
原來在平南侯受重傷的時候,是這位蠻夷女子救了他,還把他帶回家休養。
平南侯醒來后,卻忘了自己是誰,更忘了父母家人。
在隨后的養病過程中,平南侯與這位蠻夷女子暗生情愫,又因為他自己什么都想不起來,不知該去哪里,索性就留在了山林里。
救命之恩,平南侯就以身相許了,還跟這位女子生了兩個兒子。
后來,平南侯因為意外而恢復了記憶,雖然有些為難——他侯府里還有一位明媒正娶的妻子啊。
但他經過一番思考,又跟蠻夷女子好生商量,最終還是把他們母子一起帶進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