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權貴不接納,就是尋常百姓,也都拿著鄭家當笑話。
否則,之前王明啟來鄭家胡鬧,周圍的百姓們,也不會那般肆無忌憚的圍觀、嘲諷。
可若是鄭家成了承恩公,情況就不一樣了。
他們鄭家不再是奴婢,而是成了皇家的姻親。
雖然還是“靠女人”,但外戚總比奴婢強太多啊。
鄭有糧老實,但他不傻,他骨子里也十分渴望鄭家能夠改換門庭,能夠光宗耀祖!
可惜啊——
“……陛下娶了陶家女也好!”
胡氏到底是見過世面的皇帝乳母,經過了短暫的頹廢后,她又迅速打點起精神。
她這般對丈夫、兒女們說道:“陶家不比王家,本就是爆發新貴,家中女兒的教養也有限。”
比如那位要嫁給小皇帝的陶幼薇,因為是最小的女兒,也是陶家那位世家女國夫人的唯一血脈,從小就被嬌寵。
金尊玉貴的長大,衣食住行簡直比皇家公主還要講究。
如此的寵溺,除了讓陶幼薇一身貴氣外,也縱得她嬌蠻任性。
而小皇帝呢,呵呵,也是個被寵壞的熊孩子。
兩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湊在一起,誰都不肯相讓,日子注定會過成一地雞毛。
胡氏作為永承帝的乳母,她最是了解永承帝。
這個孩子啊,就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
在他面前,小白蓮遠比牡丹花、玫瑰花,更受待見。
如果說受過優等教育的世家名媛王詩玖是高貴的牡丹花,那么備受嬌寵的將門虎女陶幼薇就是帶刺兒的玫瑰。
這兩者,嘖嘖,都不是永承帝的菜。
胡氏都不用親眼去見,只是略略一想,就能猜到大婚后,永承帝與“陶皇后”的雞飛狗跳。
帝后不和,他們家念兒的機會就來了啊。
做不了皇后又怎樣,只要永承帝最愛的女人是鄭念兒……
將來念兒當了寵妃,也能惠及娘家。
若是她有了大造化,將來當了太后,嘖嘖,鄭家的富貴,足以綿延三代!
胡氏雙眼泛著精光,滔滔不絕的向鄭家上下描繪出一副非常美好的畫卷。
鄭有糧和兩個兒子都聽得入了迷,三張相似的老實面龐上,閃著奇異的光芒。
唯獨“清醒”的人,約莫就只有被換了芯子的鄭念兒了。
“……”鄭念兒不想潑家人的冷水。
她確實不贊同胡氏的所作所為,可她現在是“鄭念兒”啊。
接管了人家的身體與身份,那就要承擔起原主的責任與因果。
而胡氏呢,或許不是那種真正的慈母,但她對兒女也不差。
雖然多了幾分算計,可也有真心,也給了兒女們最好的生活。
鄭念兒即便無法把胡氏當成至親,也不會把對方當成仇敵。
唉,就當一對名義上的母女吧,沒有太多的期待,卻也不會可以針對。
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又承擔該有的義務,如此最好!
所以,明知道胡氏的這些話,有異想天開的嫌疑,鄭念兒也只是隨便聽聽,并沒有開口駁斥。
但很快,現實就給了胡氏一記響亮的耳光——
京中有關鄭念兒的流言漸漸消失,王明啟那個殺千刀的牛皮糖也不知跑去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