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呢,人家根本不是“巴結”自己,只是不屑于跟她計較。
這不,陶家還沒有親自上陣呢,只是略略表達了一下對鄭家的不滿,她胡氏的三個孩子就全都出事了!
至于小皇帝,呵呵,沒了何太后的傾力保駕護航,他自己都寸步難行,哪里還能顧得上他的乳母?
此時胡氏跑去找永承帝求援,頂多就是讓他平添煩惱與憤怒,絲毫都得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個弄不好,皇帝嘴上不說,心里還要嫌棄鄭家沒用,除了給他惹禍,半點忙都幫不上。
胡氏知道小皇帝與自己感情好,也十分看重念兒。
但感情這種事兒,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就算小皇帝不至于因為一兩件事就對鄭家生出失望、厭惡的心思,但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呢?
小皇帝自己還需要陶家等一眾武勛的支持,他自己都要“委曲求全”的娶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結果跟他最親近的鄭家。
非但半點兒忙都幫不上,還要給他惹麻煩、拖后腿!
別說小皇帝這般自私、任性的人了,就是換個普通性情的人,早晚也會心生厭惡。
胡氏能夠從好幾個乳母中脫穎而出,她能有今天,靠的就是她的心機與謀劃。
之前,她是被小皇帝的偏寵,以及何太后的憤怒遮住了眼睛,以為自己真的贏了何太后,成為了真正的人上人。
陶家這一出又一出的針對,徹底打醒了胡氏。
而作為從底層爬上來的人,胡氏除了有心計,她還能屈能伸。
她不但沒有跑去找小皇帝告狀,反而給鄭有糧準備了豐厚的禮物,讓他親自去陶家請罪!
另外,她非常利索的把受了鞭傷、發了高熱的鄭念兒,重新送回到莊子上。
大兒子那邊,直接向千牛衛請了長假。
胡氏甚至做好了給大兒子辭去千牛衛差事的準備。
二兒子呢,胡氏爽快的交了一大筆贖金,還給鎮北侯家賠了一大筆錢。
把人從京兆府接回來,胡氏就給他在國子監辦理了退學,將人送出了京城。
說是“游學”,其實就是讓他去外面養傷兼躲避風聲。
一番操作,原本熱鬧煊赫的伯府,竟變得寂寥、空曠起來。
胡氏還嫌不夠低調,又命人關上了伯府的大門,京中的紅白喜事、大小宴集,哪怕給送來請柬,胡氏也都小心翼翼的拒絕。
……她以及整個鄭家全都躺平了,任由權貴們打罵、羞辱。
看到胡氏這般行事,原本還想繼續幫陶家出氣的舊部、姻親,都有些下不去手了。
他們之前想幫陶家,除了“人情”等因素外,還有一點——胡氏以及整個鄭家,素日行事太過可惡。
哼,不過是一窩子的奴婢,得了皇帝的幾分抬舉,就真把自己當成了個人物。
這樣低賤的人,貿然闖入他們這個圈子,本身就是冒犯。
結果呢,他們不說規矩些、老實些,卻還趾高氣昂、肆意妄為!
真當滿京城的權貴都是好性兒的人哪。
文官們,或許軟弱些,會更加在意皇帝的喜好。
而他們這些武勛呢,根本不靠溜須拍馬,他們是真刀真槍的殺出了自己的虔誠。
賊娘的,不就是個奶娘嘛,這般卑賤的人,居然也敢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
這次,眾武勛不過是借著陶家的由頭,不約而同的狠狠整治了鄭家一番。
鄭家若是還那般囂張、不知“規矩”,眾人還有更多、更狠的招數。
可人家胡氏直接認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