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御史,素來以噴人,哦不,是勸諫聞名。
他滿臉正義,滿眼激憤,目標直指趙圭這個皇帝——
“……昏君趙圭,親政后枉顧禮法規矩,肆意妄為,寵信奸佞……朝綱不穩,民怨沸騰……南疆頻頻傳出戰火,無數黎明百姓被荼毒!”
“為了大淵的江山社稷,為了萬千黎民百姓,臣提議廢黜昏君趙圭,另立明君!”
這位御史慷慨激昂,滔滔不絕,在他的口中,趙圭儼然成了禍國殃民、昏聵暴虐的昏君暴君。
如果不把他廢黜,趙氏江山將會被徹底葬送,而大淵朝也將陷入動亂之中。
御史開了口,隨后又有各方陣營的人跳出來“附議”。
他們開始盡數永承帝親政后的種種昏聵之舉,從寵愛奸妃、抬舉乳母,到寵信奸佞小人、冒然改革,一條條、一件件,將永承帝罵得體無完膚。
饒是永承帝早已預料到會有這一幕,聽到那些官員們,一個個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痛罵。
他憤怒之余,竟也有一絲絲的懷疑——難道,朕真的這般不堪?
不!
朕沒錯!
朕寵愛貴妃、冊封乳母,是因為朕重情重義。
朕銳意改革,打壓世家,是繼承先帝遺愿,是為了大淵的江山社稷。
朕、沒有錯!
或許蒙勤的事兒,略有思慮不周,但他的本意是好的啊。
而且蒙勤本身也沒錯,就是、就是行事略激進了些,這才釀出了禍端。
那些人,看不到蒙勤的功績,只痛斥他的過失,是不是有失公允?!
永承帝用力抿著嘴唇,心里寫滿了不服氣,更有種深深的被冒犯的恥辱感。
哼!
你們一個一個的,要么是梁王、韓王的心腹,要么是世家的走狗,統統都是逆臣賊子……朕都記下了。
“太后娘娘,王中書令、馮中書令、韓王,你們都被先帝委以重任,定不愿看到先帝辛苦打下的江山葬送于昏君之手,還請廢黜趙圭!”
“廢黜趙圭,另立明君!”
“廢黜趙圭!!”
不知何時起,朝堂上竟響起了海嘯般的呼喊聲。
明明只有幾十個人,卻弄出了駭人的聲勢。
就連自以為有靠山、無需擔心的永承帝,看到這種陣仗,也忍不住臉色慘白、心跳如鼓!
呼啦啦!
隨著這陣仗駭人的聲浪,那些吶喊的官員們全都跪了下來,拿出了“死諫”的模樣。
仿佛那幾位大佬若是不同意,他們就血濺朝堂、撞死當場!
而他們嘴里念叨著何太后、王源、馮壽等人的名字,但目光最終還是集中到了何甜甜身上。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女人才是廢帝的關鍵。
她若同意,自然事情順暢。
她若是反對,廢帝什么的,或許就只是一場鬧劇,接下來還會有的磨。
不只是這些朝臣,就是永承帝,此刻也沒有了那種篤定,開始惴惴不安的看向何甜甜。
母親,她確實在生朕的氣,但她應該能分得清輕重。
把朕廢了,難道要讓梁王這個仇敵之子上位?
還是過繼韓王的子孫?
韓王可不是好相與的,做輔臣的時候就獨斷專行,恨不能當個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