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何甜甜把話說完,已經反應過來的趙燕趕忙打斷。
“媽,說什么丟人不丟人的”
“還有,什么叫到了您這個年紀您怎么了您今年也才四十五歲”
擱在老家,四十多歲的女人,確實是人生已經被注定的年紀,該給孩子張羅結婚的張羅結婚,該抱孫子、外孫的幫著抱孩子。
但來到省城,趙燕才知道,很多女人,尤其是特別優秀、特別出色的女人。
三十幾歲結婚都是正常。
而四十五歲,也不是什么中老年婦女,乖乖等著養老的年紀。
趙燕本來就不反對親媽再婚,現在親媽再婚的對象還是個大學教授,住在李桑梓都羨慕的a大家屬院
想到昨天因為自己撒謊而埋下的麻煩,趙燕心頭就是一陣火熱。
如果媽媽嫁給了喬教授,那么她就是喬家的繼女。
說自己住在a大,簡直太合理不過。
她沒有撒謊,沒有
將來舍友們若是提出去她家做客,她也不用想方設法的圓謊
還有,舍友們再提及各自的家庭、父母時,趙燕也不用遮遮掩掩,而是可以大大方方的說一句
“我爸是a大的教授,我媽是家庭主婦”
好吧,趙燕承認,她虛榮了。
為了自己的體面,連爸爸都可以輕易認下。
似乎,她有些對不起自己的親生父親。
但,親爸去世的時候,她才八歲。
而她記憶深處對于親爸的印象,則是一個為了兄弟而不顧妻女的酒癮子
是的,親爸與趙燕而言,并不是溫馨、值得懷念的存在。
親爸趙永峰是個尋常的農民,人人都說他老實、厚道。
年輕的時候,曾經去城里打過工。
但,被工頭坑了一次,辛苦大半年卻連一分錢都沒有掙到,他就再也不愿進城打工了。
回到老家,守著家里的十幾畝地,偶爾還回去同村人承包的果園、魚塘打個工,勉強能夠養活一家人。
或許是賺不到大錢,趙永峰心底有些自卑。
他迫切想向所有人證明自己不是“窩囊廢”。
只是他證明的方法有些另類,不是努力賺錢,而是、而是跟一群狐朋狗友吃吃喝喝。
仿佛在酒場上,跟人拼酒,或是散場后搶著付錢,“兄弟們”夸獎幾句,他就真是個“有本事的人”。
掙到的錢,還不夠他喝酒的。
他對那些狐朋狗友無比大方,寧肯餓著妻子女兒,也要把家里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兒錢借給并不十分缺錢的“兄弟”。
喝了酒,回到家就開始撒酒瘋。
幸好他不會打人,但那種仗著酒勁兒罵罵咧咧、摔摔砸砸、怨天尤人、漫天吹牛的樣子,真的很丑陋。
年幼的趙燕看到這樣的爸爸,真心生不出半點尊敬與親近。
親爸的死因也不十分體面,他是喝了酒,酒精中毒而是。
十里八鄉提到趙永峰,都會嫌棄的說一句“哦,就是那個酒癮子啊,正事不干,天天喝酒,生生把自己喝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