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李沐陽開講《西游記》第二回,回目叫什么,他也懶得說了。
西游記這書故事情節非常的緊湊,和他前世寫的那些連載類網文完全不一樣,一點也不拖沓,往往一回里面就有無窮的變化,信息量豐富得很。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屢屢被拿來寫同人,因為素材太豐富了,可以節省很多構思的時間。
“話說這美猴王得了姓名,歡喜踴躍之后,跟著眾師兄弟學語言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日還一日...終于等到了菩提老祖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
聽到這里,不少人頓時就激動了起來,他們忙活了一天,不就是等這一刻嗎?
此時的他們心潮澎湃,面露微紅,感覺耳朵有些發燒,忍不住抓耳撓腮。
李沐陽忍著笑,接著往下講——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顛狂躍舞,不聽我講?”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
眾人聽到這里,完全不自己代入成了孫悟空,他們可以深切體會到孫悟空此時的心情。
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后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飽桃矣。”祖師道:“那山喚名爛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
“哇!已經七年了,悠閑了七年么~”
七年的時間,在現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可不算短,足夠生個娃然后送ta去讀小學。
但是李沐陽知道,隨著眾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修行越來越無歲月,他們就會明白,時間,那根本不算時間。
有的時候,隨便打一個盹,或者閉關修煉一下,隨隨便便就是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
就拿他前世來說,圣人之流屬于神話傳說,為什么?
因為人類繁衍發展的這段時間內,圣人很可能小瞇了一會兒,沒有人前顯圣,以至于被人類視為虛構的存在。
放眼在時間長河這個大跨度里,人類的存在不過是圣人存在中一個小環節,人類大興之后,必然還有其它種族崛起,如此而已。
祖師道:“你今要從我學些什么道?”
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
接下來祖師便說了種種法門。
而李沐陽每講一種,就會有一些人面露思索之色,或者欣喜之色,也有瞠目結舌,也有惑而無感...
“真有問卜揲蓍、趨吉避兇這種道法嗎?怎么感覺有些像神棍?”
“壁里安柱、窯頭土坯、水中撈月,這些道法有著明顯的缺點,為什么菩提老祖還要說出來呢?不是多此一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