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當然是查體環節,而這三人的問題都很單純,只有全身的指凹性水腫。
身上用手指用力一摁,就會出現一個短時間內難以回彈的坑。
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血管內水份外滲造成的,原因卻不盡相同,其中心衰、腎衰、低蛋白最為常見。
“您好,您好?”吳斯給患者查體過后,拍拍其中一個病人的肩膀,“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
這些信息吳斯都知道,再問一遍只是為了通過對照患者的回答,判斷他的智能及精神狀態。
這位青年悠悠醒轉,對答還算正常流暢。
“您這次發病之前,有什么征兆嗎?比如食欲逐漸下降之類的?又或者長時間的偏食挑食?”
其他的消耗性疾病、感染、慢性病導致的低蛋白血癥已經靠化驗檢查被排除了。
導致低蛋白血癥的原因除了這些,就是與營養相關的了。
雖然三人身上散發出的青光已經證實,這是異能或者怪物造成的問題,仍要排除有沒有患者自身的因素。
同時更加全面的信息采集,也能讓腦內游戲盡早出現反應,以免遺漏關鍵線索。
“……沒有,我飲食一直都很正常,除了不愛吃姜吃蒜,基本不挑食。”
不愛吃姜蒜當然不可能造成現在這種狀況,哪怕不愛吃肉,只要有其他動植物蛋白的替代品也問題不大。
“您認識他們兩位嗎?”
青年搖搖頭:“不認識。”
“在這次發病之前,您有沒有去過平時不去的地方,或者做過、發生過一些不尋常的事?”
這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線索。
青年眼神有些閃躲,似乎內心猶豫,最終還是搖頭:“沒有。”
有問題!
臨床中有時候經常會遇到患者故意隱瞞病史的情況,相關性不大還好,若是直接導致發病的重要信息被隱瞞,無疑會給臨床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
雖看出他在隱瞞,自己卻也沒再繼續追問。
如果此時揪著不放,強化了他的逆反心理,再想問出來就難了。
他會猶豫,說明他自己也能認識到,隱瞞的信息可能會給治療帶來麻煩。
那還不如讓他自己繼續糾結一會兒,然后換個方式再問。
接下來吳斯又陸續詢問了其余二人,得到的回答也幾乎相同。
三人都是平時身體健康的青年男性,有公司白領、房產銷售和個體商戶。
職業方面并沒有太明顯的相關性。
營養狀況也都不差,挑食也在正常范圍之內,一位不愛吃臭豆腐,另一位不愛吃甜食。
這顯然也不至于就低蛋白了。
可疑的是,每當吳斯問到發病前有沒有去過不一樣的場所,做過或者發生過不尋常的事時,另外兩人的反應居然也和第一人差不多。
猶豫之后選擇隱瞞。
能讓三個人全都不愿意說,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這事在通常意義上,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丟人,或者不好的事情。
比如被綠,恐怕就少有人愿意張揚。
臨床采集病史的時候,中青年男性患者最常見的卻是另一件事。
吳斯回到了第一個青年那里。
拉了把椅子坐到了他旁邊,換上了一副輕松的表情:“目前看,您的病還是有希望痊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