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商量了一下手術步驟,就準備開始手術了。
齊雅靜雖是魅魔之身,但監護上及化驗的各項指標似乎與人類并無太大差異。
最顯著的不同只有幾點,一是極高的血細胞以及血漿蛋白含量,按說這種濃稠的血液極不利于其在血管內快速流動。
目前光看化驗,還不知道為什么會如此。
二是由此帶來的極高血氧容量,也就是血液的攜氧能力。
剛剛在調呼吸機的時候,魅魔在吸入同等量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的提升要比常人慢。
剛開始吳斯一度懷疑這是那個“不穩定物”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了魅魔肺的換氣效率。
但結合化驗結果來看,事實并非如此。
是魅魔的氧儲備能力太強,才導致的這一現象。
這有可能說明魅魔的機體耗氧量極高,如果不是,那么魅魔就可以在缺氧環境中存活極長時間。
這一發現讓吳斯大感興趣,如果能逆轉魅魔化,得到全亮結構圖,相信這一發現可以在很多領域起到巨大作用。
而如此粘稠的血液能在全身血管,尤其是毛細血管中暢行無阻,吳斯估計除了她的心臟動力高之外,還擁有特殊的凝血機制,以及血管內皮。
而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有待開發的寶藏。
……
“我準備好了,咱們開始吧。”心外科醫生整理了一下手套,抬頭看向吳斯。
“好。”自己同樣也已穿戴整齊。
患者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手術室手術的時候,不一定都是高度緊張、鴉雀無聲的。
有時甚至主刀醫生會特意在里面放音樂,開始前和重要步驟結束開始縫皮的時候,也會談笑聊天。
有些患者此時麻醉效力已過,處于半清醒狀態,聽到了這些就覺得醫生們不負責任,甚至事后起訴……哪怕手術非常成功。
殊不知,大部分人在過高的壓力下很難高效的完成精細動作,甚至一些人會手抖。
這都是客觀生理現象,總要找辦法解決。
其實很多時候,缺的只是一些溝通和理解。
……
這一次,自己沒有再去幫助對方切皮之類,極為本分的在做著助手。
如果二人是很鐵的朋友,又能做到互相配合無間,也許為了效率可以那么做。
但自己不太了解對方,冒然干預有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影響對方后續的發揮,得不償失。
即便如此,心外科醫生還是心中對這個年輕人贊譽有加,看起來也就是規培剛結束沒幾年。
站在他對面適時幫忙止血之類工作的樣子,卻像是和自己配合了幾年的老搭檔,完全不像是手術小白。
“以前干過外科?”這位中年醫生頭也不抬,忽然問道。
“規培時學過一些。”
他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么。
吳斯有些納悶,這嘆氣是嫌自己配合的不夠到位嗎?
看來還要更加專注才行!
肉眼視力強化,快于常人的反應全部調動起來。
自己配合的更加出色了。
哪知心外醫生心里也更苦了。
說真的,他很少做這么舒服的手術,上一次,還是自己求學時,導師為了鍛煉自己給自己打下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