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真有辦法讓人不喘氣也能活著?”老白自認也算見多識廣,卻從沒聽說過這種事情。
陳周二人就更不用說了,就差把問號寫在自己臉上了。
和王老對視一眼,老人示意吳斯來解釋。
“其實這種技術一點也不稀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1970年就已經出現了。”吳斯的話再次推翻了三人的常識。
“不會吧?那么早以前人類就能不喘氣了?你該不會是想說呼吸機吧。”老白還是有些難以置信,“可是呼吸機雖說讓人不必主動呼吸,終究是要把氣體送入肺里的。按照你的說法,那個什么木化素,不是也能輕易進入呼吸機管路里面嗎?”
自己最開始想到的確實是呼吸機,但不到一秒就腦內否決掉了。
就如老白所說,呼吸機終究還是要利用肺的換氣功能,對于解決這個“木化之疫”的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但既然想到了呼吸機,自然就會想到另一項技術。
“不是呼吸機,我說的是ECMO。”
“……那是什么?”
“就是體外膜肺氧合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人的靜脈血引出來,在體外靠這個ECMO進行氣體交換。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輸入需要的氧,然后再將這種進行過人工氧合的血液回輸到人體的技術。”吳斯盡量用三人能聽懂的方式說明,“這也被人叫做人工肺。其實在心臟手術中,以及嚴重得肺部疾病應用得并不少。”
隔行如隔山,三人都不是孤陋寡聞的人,但是對這種專業領域的事情還是了解不多。
“你說的這種技術,從70年代開始就有了?”陳鳴也有些難以置信。
70年代啊,在場除了吳斯之外的幾人,倒是都經歷過70年代的社會。
那個時候夏國的滄海什么樣?
超大的工農勞動宣傳畫,“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類似這樣的標語會被醒目的寫在下面。
街上幾乎看不到汽車,跑的比人快的幾乎都是“二八大杠”或者三輪車,有時還能看見驢車馬車。
偶爾才能看見像兩節火車車廂一樣的“加長版公交車”路過,兩節車廂中間的連接部分很像手風琴。
無論男女,藍色或者灰色的工裝褲褂都是最常見的打扮。
就連后來風頭一時無兩的鄧姓女歌手,都還沒開始在大陸流行。
結果你跟我說那個時候,就有這種高科技了?
“那時候咱們國家確實還沒有。”說這話的王老有些唏噓,要不是遭逢那么多劫難,又何至于巨龍沉睡百年,“我們引進這項技術直至應用成熟,那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現在也已經比較成熟了。”吳斯補充道。
剛開始因為技術和經驗的原因,應用了ECMO技術的患者實際治愈率并不算高。
但現在則不同,各大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中,至少也會有幾家是有這項技術的。
“那樣的話倒確實是一個辦法。”老白點頭道,“不過,戰斗人員在用著這個……ECMO?的情況下,他們還能有戰斗力嗎?另外,這玩意會不會一靠近那家伙也失靈?”
失靈應該不會,游戲系統自出現以來,還沒有出現過描述不準確的事情。
既然寫的是靠燃油、火藥或者其他燃料燃燒作為動力的載具,以及類似原理的熱武器無效化。
那么這種純靠電能的設備,想必是不受影響的。
但是如何保證戰斗人員的戰斗力,就是這兩天要集中解決的事了,辦法雖然有,其實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比如自主呼吸的問題,這屬于人的“植物神經系統”負責的部分。
基本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