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增大壓實密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就要犧牲電池性能了,畢竟如果繼續增加密度的話,就會導致負極脫嵌鋰的能力大幅降低,得不償失。”
“而且這樣也不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爆炸沖擊波破壞的是結構,壓得更密也不過是增加了一些重量,強度提高很有限…”
大家都是鋰電池專業的,或者是材料學專業的,對于這些東西自然是了如指掌,所以大家才會如此地激動。
劉教授也被著實震驚了一下:這個副主任和研究經費拿得實在是燙手啊!
“所以我們要針對liC負極材料的特點,對該碳納米管的預處理進行重新的設計,或許我們要考慮不對它進行輕微氧化處理了。”
“你的意思是從范德華力入手?”
大家明白了王峰的意圖,輕微氧化會降低納米管的聚集度,同時降低其范德華力的約束能力,以便鋰能夠更好地進行脫嵌,這在以往是優點,但是如果考慮到軍用的話,這就變成了缺點了。
“所以我們需要更好的技術,以解決碳納米管聚集影響脫嵌鋰效率的問題,如果不進行氧化處理的話,我們如何解決分散性差的問題。”
“我的意見是從處理方法上入手,既然共價修飾會影響它的結構穩定性,那么我們就從非共價修飾,甚至是無機包覆等方面入手來考慮解決辦法!”
“我個人是比較看好無機包覆的,畢竟最突出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安全問題,而且我們在氣相沉積法方面也有相當的經驗可以參考,這是其二。”
“那由此帶來的能量損失應該怎么辦?”華師兄好奇道。
“這就是我要說的最后一點了,我們將會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研發團隊合作,共同開發刀片型的l3系列電池,以此來彌補負極中混入包覆材料的能量損失。”
“刀片電池?”
在座的人面面相覷,他們都算是業內人士,自然知道都很清楚刀片電池的原理,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顯得困惑。
“我們的方形L3電池的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已經達到50%了,還有必要使用比亞迪的技術嗎?”
“是啊,沒必要吧,我們的技術不比他們差多少啊!”
和自然科學直接造福的是全人類不一樣,這種涉及到實際應用的科學是關系到利益的分配問題的,最實際的就是專利權了,在和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中,燕大儲能實驗室是可以享受30%的成果的,這一部分王峰不在乎,但是他們在乎啊!
“答案是有必要,任何一點能夠提高電池容量,同時又不會增加太多成本的機會我們都要珍惜,我指的是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王峰的話算是一錘定音,他是實驗室的負責人,一把手,他決定了的事情其他人是沒資格反駁的。
(新人新書求包養)